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蛟龙”号印度洋首潜收获多

“蛟龙”号印度洋首潜收获多

信息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4-12-25    浏览量:4

  “向阳红09”船12月24日电(记者张旭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3日晚完成了在印度洋的首次下潜,整个过程耗时约10小时,取得了大量海底热液区生物和岩石样品。

  “蛟龙”号本次下潜获取贻贝49个、海螺2个、海葵3个、茗荷8个、蟹1只及珊瑚等大量热液区及附近区域生物,获取玄武岩等岩石样品共17.4千克。

  记者在“蛟龙”号拍摄的高清视频和照片中看到,成片的海葵蔚为壮观,白色的海螺在海水中左右摇曳,悠闲自在。

  据2014年至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现场总指挥于洪军介绍,本次下潜进行了潜水器系统状态复核,通过近底观测与取样作业发现了大范围海底热液区,观测到热液喷溢口及大量热液生物,并初步判断为玄武岩基底热液区。还通过温度探头探测到热液口温度并取样到热液流体。

  随“蛟龙”号首次下潜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陶春辉说:“这是中国第一次对西南印度洋洋中脊活动热液区开展深潜调查,为研究该热液区热液活动、生物群落等提供了全新资料,同时对了解热液生物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做海底热液区研究,以前的研究手段主要是海底摄像和水下缆控潜水器(ROV),从没有像乘‘蛟龙’号下潜这么直观地观察海底热液区、热液喷溢口和玄武岩构造,这么直观地认识海底热液区的地形地貌,如此近距离地看到热液区原生态生物状况,这对海底热液区研究非常有帮助。”陶春辉说。

  2014年至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一航段于今年8月在西北太平洋圆满完成。第二和第三航段为期120天,是“蛟龙”号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和距离最远的一次征程,预计下潜20次,全部在西南印度洋下潜。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