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中南大学研究学者测出“肝豆”判定新标准

中南大学研究学者测出“肝豆”判定新标准

信息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5-07-21    浏览量:4

原标题:我学者测出“肝豆”判定新标准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一项历时近10年的研究成果被《肝脏病学杂志》收录并在线发表,该研究针对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俗称肝豆)这一重大疑难病,以令人信服的测定方法和国际上首次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给出了全新判定标准。

  “肝豆”是一种重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和神经系统,其误诊率极高,爆发性病死率接近100%。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肝铜含量一直被公认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对其临界值却存在争议。过去一般认为是250微克/克干重。直到2005年,最佳临界值被国外著名学者修正为75微克/克干重,此后为欧美研究者在论文中大量引用。然而,由于肝铜试验的方法从来没有标准化,加之相关前瞻性、大样本研究缺失,该标准在临床上的运用仍存缺陷。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教授杨旭领导的团队,从1995年开始致力于肝豆病的诊治研究。2005年的新标准提出后,他们发现与临床实际并不相符。经对178例肝豆病患者及513例其他肝病患者进行肝活检发现,肝铜含量209微克/克干重才是诊断Wilson病的最佳临界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99.4%和96.1%。如果肝铜小于209微克/克干重,可以排除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结论与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认识迥异,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研究人员还发现:14岁以下儿童患者肝铜含量更高,肝病型患者比神经型患者含量更高,而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对肝铜含量无明显影响,均推翻了既往观点。(龙军 禹爱华)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