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中瑞科学家破解水稻高产甲烷减排难题

中瑞科学家破解水稻高产甲烷减排难题

信息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5-07-29    浏览量:4

  光明日报福州7月26日电(通讯员黄献光 记者高建进)日前,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在线发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瑞典农业科学大学专家团队的联合研究成果:低甲烷高淀粉水稻SUSIBA2。它有望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大幅减少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排放。这项成果将为减少稻田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排放开辟新路径。

  据了解,该研究由中国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等10多位专家历时10年合作完成,福建农科院生物所是第一完成单位。

  减少稻田甲烷排放是重大的科学课题。以往科学家为了控制稻田甲烷排放,多是通过控制水分、增加氧气等栽培方式的改变,或者减少稻田土壤中甲烷菌数量。而新技术克服了上述方法无法取得突破的局限性,从植物本身入手,为该领域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支国际合作团队通过研究,成功将大麦的转录因子植入水稻,有效调节水稻中碳水化合物的分配,使光合作用的产物更多地储存于稻谷等地上部分,而不是储存到水稻地下部分,从而减少甲烷排放。

  三年的试验表明,SUSIBA2水稻减少甲烷排放、增产稻谷的表现良好。这一技术全年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50%以上,提高每公顷稻田产量4%。

  近日,瑞典农业科学大学专家来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共商后续合作计划。专家团队认为,他们只是提出了一种新理念、新思路,距离选育出可供大面积推广的新品种还很远,但至少看到了甲烷减排、稻谷增产的新曙光。今后,他们将致力阐明这一发现的科学机理,研究该技术在不同稻区、生产季节、耕作条件、遗传背景的减排效果,探索新型水稻与稻田甲烷菌的调节关系,开展应用研究选育新品种。

  据了解,若未来该成果的应用研究取得突破,选育出低甲烷的水稻新品种,将促使我国乃至全球达成大规模甲烷减排的目标。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