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何以抚慰“最悲伤作文”的哀愁?

何以抚慰“最悲伤作文”的哀愁?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网    发布日期:2015-08-10    浏览量:4

何以抚慰“最悲伤作文”的哀愁?

吴佳珅

■科技观察家

近日,一篇被称为“世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热传。作者署名“柳彝”,是四川凉山一个12岁的孤儿,她以朴实的语言记下了父母的离去和自己的哀伤:“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泪水。”

最悲伤作文讲述的是个人的不幸遭遇,在酷热难耐的夏日,却让人有着潸然泪下的寒冷感。然而,这种个体悲痛并非孤例。在大山里以及众多偏远农村地区,留守、辍学、贫困、迷惘……诸多孩子的不幸各有各的不同。

救救这些孩子,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更需精神、情感、心理上的抚慰。据全国妇联2014年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披露,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而且这一群体的数量还在不断上升。这是我国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试想,对于长期难与父母相见的留守儿童来讲,许多情感需求难以满足,自卑、受歧视、被遗弃之感难免就会产生。当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势必会产生心理失衡、行为失控等,并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埋下人格扭曲的隐患。

面对柳彝家庭的悲剧,我们除了表达同情,在物质层面上给予援助外,还应该用心理疏导去抚慰“最悲伤作文”的哀愁。更为重要的是,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学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疏导机制。笔者注意到,“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技术和示范”已通过科技部验收。期待类似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扫除那些堆积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层面的尘埃。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