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5-10-23 浏览量:4
缺水,一直困扰着我国多个地方。今年夏天,一些“口渴”的沿海城市坐不住了。于是,像往年大旱季节一样,位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又迎来了众多前来“讨教”海水淡化技术的调研队伍。可接下来,一如过往,此次的海水淡化咨询多数没了下文。“一下雨,就不急了;或者,一问成本,就为难了”。类似的情况,海水淡化专家们遇到过多次,如今,已习以为常。
时冷时热,冷多热少,是当前我国海水淡化步履蹒跚的真实处境。有业内人士感慨,“大家都知道发展海水淡化很重要,但现实是问的人多、做的人少,真正用海水淡化来解决缺水问题的城市少之又少”。近日,记者来到天津,对海水淡化产业现状进行调查。
无处安放的产能
根据《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要达到220万吨/日以上。如今看来,这一目标有些遥远。新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海水淡化实际产能为92.69万吨/日,不到预期的一半。
即便在最早开始大规模发展海水淡化的天津,这一曾被业界寄予厚望的城市,淡化海水至今仍未大规模挤进市政管网。据统计,2013年,天津市总供水量中海水淡化量为0.31亿立方米,约占全市城市建成区(市区、塘沽、汉沽、大港)总供水量的近3%,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接入生活用水。
“尽管这几年国内海水淡化喊得很响,但尚未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天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研究所海水淡化研究室副主任赵河立评价。
一个佐证就是大量海水淡化装置长期闲置。“我们的一期海水淡化项目已建成,产能为20万吨/日,而实际产水量不足7万吨/日,产能利用率不到35%。”天津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办公室主任李虎告诉记者。
而这较之过去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曾经,北疆电厂的海水淡化项目一度仅有一套装置开机运行,产水量长期徘徊在2万吨/日以下。
相比之下,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就幸运许多。这家“点对点”供应附近大乙烯项目的企业,其海水淡化工程一期建设规模为10万吨/日,目前供水量7万至8万吨/日。
可惜,大港新泉这样的“好运”可遇不可求。据报道,泰达新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因为成本高,目前基本停用。类似北疆电厂的遭遇,在天津已建成投产的6家海水淡化厂均不同程度存在。另外,迄今为止,除海岛外相当部分的海水淡化项目是企业自用,遑论大规模接入市政管网作为民用。
在国内一些海水淡化装置躺着睡觉之时,外资则摩拳擦掌开始抢分蛋糕。据国际脱盐协会(IDA)统计,截至2014年9月,全球淡化工程规模已达8528万吨,近10年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其中,海水淡化的60%用于市政用水,解决了2亿多人的用水问题;26%的淡化水用于工业,其余为灌溉、旅游、军事用水等。
除首发地区中东外,美国、西班牙、法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大规模发展和应用海水淡化技术。阿尔及利亚、印度等亦不甘示弱。
其他国家的此番作为与愈发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不无关系。“由于城镇化、人口增长和粮食生产、能源与工业用水需求增加,地球未来15年将面临40%的水资源短缺。”联合国前不久提醒说。
我国不“渴”?答案是更甚。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99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其中,北京、河北、山东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在300立方米左右。天津的人均水资源量少的只有160立方米,是世界缺水警戒线的六分之一,属于极度缺水地区。
难以承受的水价
日益紧张的城市水危机,令我国海水淡化的春天呼之欲出。不过,海水淡化的现实有些“骨感”,这主要源于相对现有水源高企的成本。
渤海湾的一片滩涂上,两座巨型海水冷却塔静静矗立。此处是北疆发电厂海水淡化厂区。在这里,用来招待参观者的常常是一杯略温的淡化海水,尝一口,微甜,口感与普通矿泉水并无二致。
“经严格处理后的海水,按照现有106项自来水标准做了104项检测,可达到蒸馏水的标准。”赵河立告诉记者。
作为国内首个对社会大规模供水的海水淡化项目,如今北疆电厂每天对外供应淡化水5万多吨,其中一部分淡化水进入自来水厂清水池与自来水按比例掺混后直接进入管网作生活用水,一部分进入自来水厂原水池进行处理后再进管网作工业用水。如果全负荷运转,按照既有产能,北疆电厂的产水量可灌装瓶装水2亿多瓶。
“但产多了,没人要啊!”有关人士笑着冲记者摇头。
事实上,这对北疆电厂而言也未必是件坏事。因为北疆电厂的淡化水出厂水价暂定为4元/吨,其淡化水制水成本目前为6.8元/吨水。这意味着一定时间内,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难以承受的成本之重,无疑为海水淡化的坎坷命运埋下伏笔。“说白了,海水淡化技术就是能源换水源的技术,将海水变为淡水,自然受到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除中东地区国家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相同的成本问题。”国家海洋局解释。
通常,海水淡化成本由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构成。能源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运行维护成本涵盖维修成本、药剂成本、折旧、膜更换成本等。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程规模的增长,我国海水淡化成本已明显下降。从全球来看,由于工艺技术和能源价格的不同,国外海水淡化的成本为0.5至1.0美元/吨水;国内,若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正常运行(90%利用率),成本为4至6元/吨水,实际成本则要稍微偏高达5至8元/吨水。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