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将“打假”进行到底

将“打假”进行到底

信息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17-07-10    浏览量:31

  山寨、假货是多年来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痼疾。近几年,互联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打假”的难度也水涨船高,往往是这边按下葫芦那边又浮起瓢。同时,山寨品牌也在不断地“变脸”,以假乱真的“水平”越来越高,加上流通速度加快,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不少正品商家对此苦不堪言。

  屡禁不绝的售假问题严重影响国内消费升级和企业的国际化拓展。山寨品不仅重创了正品的销量和信誉,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伤害,更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很容易消解创新热情,扰乱市场正常秩序,进而影响到国际竞争能力。

  面对假货之烈,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社会,都在加大力度打击假货。2016年,各地查办侵权假冒违法犯罪案件17万余件,抓获犯罪嫌疑人近2万人,判决1.5万余人。依靠阿里巴巴的大数据打假“新兵器”,去年相关执法部门关闭了约675家假货的生产、库存和销售点。

  但也要看到,我国“打假”仍任重道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严肃查处假冒伪劣,近期国务院也印发了《2017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强调要加大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力度,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工作力度。

  国货创新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企业、消费者要联合行动、通力协作,共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未来在大数据打击网络假冒侵权行为的同时,还需要运用更严格的身份识别和禁入制度,营造诚信守法的商业氛围,加强和完善相关立法,明确各参与方权利和责任,积极营造创新生态、释放创新活力,助力国货提质升级。

  (作者系《经济日报》记者)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