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专家:提升区县创新能力,要顺“市”而为,也需逆“市”而策

专家:提升区县创新能力,要顺“市”而为,也需逆“市”而策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网    发布日期:2019-02-26    浏览量:95

  2019年2月25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区县专利与创新指数》可谓我国首次以知识产权视角审视除直辖市、港澳台外的全部27个省所辖2769个区、县(包括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的创新能力的“大测验”。由结果看,深圳南山区、苏州昆山市分别领跑“中国创新百强区”“中国创新百强县”两大榜单;浙苏二省总体表现优异;宁波、南通、扬州、湖州四城下辖区县入榜率高达100%。

  中国科技网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陈志研究员,解读《中国区县专利与创新指数》。现整理访谈实录如下:

  您认为,由专利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视角,是否合理?

  陈志:《中国区县专利与创新指数》采用专利来衡量区县一级的创新能力,在技术上非常合理,在实践上非常可行。虽然目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测评往往运用多指标方法,但运用最重要的产出——专利来测度区域创新竞争的最终结果,这种结果导向的分析比较符合经济逻辑。同时,很多学者和专家早就有共识:就数据质量、可获得性以及具体产业、创新主体和技术细节而言,任何其他单一数据均无法与专利相媲美。

  总体来看,您如何评价中国区县一级区域创新能力?

  陈志:此指数榜单包括我国除直辖市、港澳台外的27个省所辖的总共2769个区、县,视角延展至以往创新“第一梯队”之外的我国更广大区域。其反映出的我国区县一级区域创新能力由浙苏粤鲁领跑、发展极不均衡的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中国县域经济总体及创新发展的现状;并且,数据中还包括了各区县三类专利的结构问题,里面有很多新现象、新发现值得研究者、决策者共同进行深入探讨。

  此次《中国区县专利与创新指数》中,按各省区县入榜比例看,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四省表现抢眼,占据了四分之三多席位。这四省创新能力为什么强?

  陈志:这四个省在多个区域创新能力排行榜上都是排头兵,都处于中国经济最具创新精神的区域,共同特点是:创新要素集聚,科教资源丰富,企业创新能力突出。

  浙江省民营经济、块状经济全国领先,政府也秉承“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理念推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市场经济相对成熟。

  江苏一直是工业大省,同时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十分突出。根据教育部数据,截至2017年江苏拥有普通高校167家,全国第一。同时江苏企业创新的优势也十分突出,如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企业研发人员总量、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投入等指标也排名全国第一,苏南地区更是集聚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

  山东综合经济实力一直处于全国前列,近两年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方面提出了“进位赶超”的目标,实施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平台、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四个计划,以及囊括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北斗七星”政策,在科学、技术和创新多个层面发力,试图总体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广东一直是开放的热土,创新创业环境优越,市场充满活力,特别是深圳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正蓬勃发展。近年来,广东在研发投入、技术转移以及创新载体培育方面狠下功夫,取得这样的成绩理所当然。

  《中国区县专利与创新指数》数据显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您认为原因为何?如何改善?

  陈志:区域不平衡是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中的现实存在,一定的不均衡反而会刺激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我们看到创新能力领先的区域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创新环境相对较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程度、国际开放的程度也非常高。这些特征会进一步吸引资源的集聚,进而拉大不平衡的程度,从而潜在伤害区域整体的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需要做一些“逆市场”的事情,但是总体必须在“顺市场”的条件下进行,因为创新毕竟不是纯粹的科学,市场是最终的指挥棒和验金石。政府可以适当地在公共教育、科技资源布局上对能力较弱的地区予以一定倾斜,更重要的是结合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创新特点,在创新政策、开放创新条件等方面持续优化,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不均衡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