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2-01 发布单位:国新办 浏览量:96
时 间: 2012年1月20日10时
发 言 人: 省统计局首席新闻发言人、常务副局长 刘树胜
主要内容: 2011年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中心,坚定不移 的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呈现出了更好更快发展的势头,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今天我们高兴地请来了省统计局首席新闻发言人、常务副局长刘树胜先生出席发布会,介绍2011年我省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并回答记者感兴趣的问题。
主持人、省委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省政府新闻办主任谭宇宏: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2011年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中心,坚定不移的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呈现出了更好更快发展的势头,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今天我们高兴地请来了省统计局首席新闻发言人、常务副局长刘树胜先生出席发布会,介绍2011年我省宏经济运行形势并回答记者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先请刘树胜先生做主旨新闻发布。
省统计局首席新闻发言人、常务副局长刘树胜: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参加2011年全省宏观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2011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扎实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惠民生的步伐,全省宏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从年度统计监测结果看,绝大部分指标好于全年预期目标和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刘树胜:
1.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1年,全省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总体上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250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幅高于全年目标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05.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6317.3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4481.0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7、2.4和4.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53.6%和40.0%。
刘树胜:
2.农林牧渔业均衡发展。
2011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05.6亿元,总量比上年增加4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农林牧渔业均衡、协调发展,其中,农业增加值1167.8亿元,增长8.0%;林业增加值60.3亿元,增长4.8%;牧业增加值423.5亿元,增长1.7%;渔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1.9亿元,增长5.6%。
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连续10年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的河南省,一跃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根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在全省27个市县的粮食产量实割实测调查结果,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1年我省粮食总产量为1114.1亿斤,比上年增加111.5亿斤,增长11.1%。
2011年全省畜禽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其中,猪肉产量116.9万吨,比上年增长2.1%;牛肉产量39.3万吨,增长0.7%;禽肉产量31.0万吨,增长3.0%。
刘树胜:
3.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8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幅高于全年目标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若扣除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3.5%。主要特点:从企业类型看,集体企业增长快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增加值153.9亿元,增长14.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443.0亿元,增长12.9%。从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增长较快,实现增加值783.8亿元,增长15.1%;大中型企业增加值4024.8亿元,增长13.2%。从产业结构看,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425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8.4%,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石化工业和食品工业快速增长,分别增长15.9%和19.6%;装备工业和能源工业分别增长9.8%和7.7%。从行业划分看,高载能行业生产增速较快,六大行业完成增加值960.7亿元,增长14.8%,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
刘树胜:
4.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2011年,全省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增幅高于全年目标1.8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206.3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从施工情况看,全省施工项目8844个,增长25.6%,其中新开工项目7191个,增长24.6%。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673个,比上年增加577个;完成投资3523.8亿元,增长36.2%,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7.4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半壁江山。民间投资3694.4亿元,增长43.2%,分别高于国有控股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8.7和4.7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1.3%。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分别占44.5%和49.3%,第一、二产业增幅较高,分别为97.6%和38.5%。
2011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219.4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增幅比上年低4.9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1206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9%,增幅比上年提高32.3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面积7195.3万平方米,增长43.4%。商品房销售面积3395.4万平方米,增长24.9%。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3998元/平方米,比1—11月下降134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7.6%,其中,住宅平均销售价格3706元/平方米,比1—11月下降173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6.3%。
刘树胜:
5.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
2011年,全省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47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增幅高于全年目标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从消费行业看,零售市场居主导作用。全省零售业零售额35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占全部零售总额的74.6%;批发业零售额6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从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36.4亿元,增长31.0%,增幅高于全省消费品零售额13.4个百分点,占全部零售额的32.7%,比上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个百分点。从热销商品种类看,热点消费商品集中。物价上涨导致几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特别是居民生活必需品被动消费增多。饮料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3.8%,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4.6%,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8.5%。汽车、房地产等相关商品消费增速回落。全省汽车实现零售额317.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增速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家具类零售额22.9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增速比上年回落6.7个百分点。
刘树胜:
6.对外贸易高速增长。
2011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38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9%,增幅高于全年目标35.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4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各省第12位。其中,出口176.7亿美元,增长8.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进口208.4亿美元,增长1.3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特点: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高速增长,边境小额贸易平稳增长。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29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0%;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值64.5亿美元,增长28.5%。从贸易伙伴看,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快。对俄罗斯和美国进出口分别为189.9亿美元和34.3亿美元,分别增长1.5倍和52.8%。从商品类别看,原油、铁矿砂实现倍增,全省原油进口1750.6万吨,增长2.5倍,进口额142.2亿美元,增长4.0倍;铁矿砂进口564.0万吨,增长94.9%,进口额9.0亿美元,增长1.5倍。原油、铁矿砂进口拉动全省进口增长128.9个百分点。从企业类型看,私营企业成为出口主力,国有企业拉动进口攀升。私营企业出口145.2亿美元,增长9.2%;国有企业进口137.0亿美元,增长3.9倍。
2011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4.6亿美元,增长25.3%,增幅比上年高15.4个百分点。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2.5亿美元,增长22.0%。主要特点:从企业类型看,中外合资企业引资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增长94.5%;中外合作企业实际利用外资1869万美元,下降26.6%;外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下降3.5%。从产业结构看,引资结构趋于合理。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增长6.4%,占全省的62.6%。第一、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4亿美元和9.7亿美元,分别增长2.8倍和41.4%。
刘树胜:
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创新高。
2011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20.3亿元,增长32.5%,增幅高于全年目标17.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97.4亿元,增长32.0%,增幅高于上年14.2个百分点,创1986年以来新高。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分别增长17.8%、32.0%、31.1%和35.8%。
2011年,全省地方财政支出3398.0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794.1亿元,增长24.0%。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和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28.1%、27.3%和26.3%。
刘树胜:
8.存贷款增势不减。
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持续增长。截至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328.4亿元,同比增长11.2%,当年新增1444.6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5718.9亿元,同比增长9.2%,当年新增483.3亿元;个人存款余额为8189.8亿元,同比增长12.9%,当年新增934.7亿元。
信贷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截至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548.7亿元,同比增长19.8%,当年新增1431.1亿元,同比多增189.0亿元。从信贷投向看,批发和零售业(占18.2%)、制造业(占16.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12.6%)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大,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142.6亿元)、制造业(增89.0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81.6亿元)等行业增量较多。
刘树胜:
9.物价涨幅超过年初预期。
2011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5.8%,涨幅超过4%左右的宏观调控目标值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从八个类别看,当前物价上涨主要源头仍是“吃”和“住”,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涨幅居高不下,同比分别上涨12.4%和6.1%。在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42.4%,淀粉及制品上涨31.6%,油脂上涨19.1%,粮食上涨1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和家庭用品及服务分别上涨4.5%、3.6%、2.1%和2.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12.0%,其中,生产资料上涨12.9%,生活资料上涨8.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1%。
刘树胜:
10.城乡居民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长。
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6元,比上年增长13.3%,增幅高于上年3个百分点,高于全年目标3.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工薪收入所占比重为59.8%,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增长12.6%;财产性收入增幅较高,增长38.4%。
201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90.7元,比上年增长22.2%,高于全年目标1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10位。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分别为4784.1元和1496.5元,分别增长21.4%和20.5%。
从整体上看,我省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巩固,产业动能不断增强,众多有利因素助推我省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情况,“稳中求进”的压力依然严峻,需要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宏观经济各项指标达到预期水平,顺利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总体要求。
顺便介绍一下,今年的经济形势大家尤为关注,国家统计局按月召开新闻发布会,我省按季举办,各月的情况和主要指标数据,请于月后的18日前后点击黑龙江统计信息网(http://www.hlj.stats.gov.cn/),可得到相关信息。
谢谢大家!
主持人、省委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省政府新闻办主任谭宇宏:
下面,是答记者问环节。请各位记者举手示意,在提问前,请通报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记者一:
黑龙江CPI涨幅为什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您怎样看待当前的物价变化?
刘树胜:
对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占的比重相对要大,而CPI中涨幅最大的恰恰是食品类,消费构成不同造成了我省物价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涨幅。二是我省的轻工产品、鲜果和冬季的鲜菜主要靠省外购进,而劳动力价格、汽柴油价格的上涨,也增加了运输成本。
当前物价上涨势头处于可控范围。一是从2011年物价走势来看,8月以后,随着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效果显现,物价涨幅开始回落,降至12月份的3.7%,由此可见目前的物价上涨是处于可控状态。二是目前的CPI上涨仍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引起,并不是一般通货膨胀所表现的物价全面上涨。由于CPI构成中食品所占比重较大,消费者感受到消费物价上涨的压力比较大。对于食品价格的上涨,政府部门有着丰富的应对经验,有食品储备、价格管制和低收入群体补贴等多种工具,能够将价格上涨给居民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记者二:
2012年我省在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刘树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有利因素。一是国家继续加强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支持,有利于我省加快发展;二是国家把“三农”作为工作重要的政策着力点,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这给我省发展现代大农业提供了机遇;三是国家提出今年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推动我省传统产业改造和六大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四是东部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趋势日益明显,有助于我省产业结构升级;五是今年国家要引导外资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同时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有利于我省在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筹集发展资金;六是国家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和继续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为我省发挥生态和环境优势,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不利因素。一是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压力,房地产市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二是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三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我省重工业比重大,要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压力较大。
记者三: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主要有哪几个原因?
刘树胜:
一是随着我省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效益好转,企业职工工资、福利和奖金比上年提高;二是机关事业单位继续规范津贴、补贴制度,提高津补贴标准;三是新个税法的全面实施,部分居民收入提高;四是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五是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六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赡养收入和捐赠收入大幅增加;七是随着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保证了个体、私营经济的稳定发展;八是存款利率上调以及居民、房地产等因素带动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记者四:
我省季度发布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与年度发布的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区别有哪些?
刘树胜:
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调查方案规定,季度发布的是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相当于毛收入,年度发布的是扣除生产成本后的纯收入。2011年我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2%,农村劳动力价格也出现了快速上涨的局面,对农村居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但是2011年我省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农业产品价格涨幅较高,保障了我省农村居民纯收入的稳步增长。
谭宇宏: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