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2-05 发布单位:国新办 浏览量:88
2月2日,达州市政府举行2011年度民生工程新闻发布会,达州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张礼忠就达州市2011年度民生工程完成情况向省、市新闻媒体作了通报。
张礼忠在会上说,2011年,是达州市民生工程实施的第五年。市委、市政府着眼发展新形势、上级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需求,把建设幸福达州、办好民生实事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全年全市民生工程共筹集拨付资金71.0958亿元,占年初计划的117.57%,同比增长41.07%。民生工程划分为9大项共112个小项,其中,省下达的96个小项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占总数的100%。我市自选的16个小项中,14个小项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占总数的87.5%;2个小项因规划调整等原因进度滞后,目前正在抓紧实施。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强化组织推动。坚持将民生工程列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组织召开民生工作专题会议,听取和研究民生工作,建立健全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分管副市长主抓,相关部门“一把手”为项目责任人具体抓落实的民生工程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20余次对民生工程作出重要批示,经常深入基层一线督查调研民生工程情况,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各类民生问题有效解决。
二是细化任务内容,强化目标落实。结合年初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将民生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预决算”工作推进机制的重要内容,在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将全市2011年的民生工程划分为9大项、56分项、112小项,逐一分解落实到24个市级相关部门和7个县(市、区)。不断拓展民生工程范围,充实民生工程内容,结合实际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州河污染治理、城市小街小巷治理、大寨子公园建设和绿化、市图书馆建设等16个全市政府性民生工程投资项目,纳入民生工程内容,统筹有序推进实施。
三是多方筹集经费,强化资金保障。民生工程面宽量大,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一方面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抓好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衔接,努力确保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全年上级已拨付到位资金45.127亿元。另一方面加强自有财力绩效管理,在自有财力比较薄弱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民生工程财政支出比重,加大对民生工程投入。2011年度,全市共筹集拨付民生工程资金71.0958亿元,占年初计划的117.57%。市县两级财政拨付民生资金11.0657亿元,其他资金安排14.9031亿元。全市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69.78%。
四是加大督查督办,强化责任追究。民生工程点多面广,项目管理难度较大。为加快推进民生工程进度,市政府督查室坚持季度督办并对建设进度滞后项目专项督办,各责任单位针对责任范围内项目每月督办,县(市、区)对本地项目随时督办的立体式督查督办,促进了全市民生工程总体推进。创办了《民生工程简报》,每周一期,通报民生工程进展情况和推广民生工程好的做法和经验,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作建议,督促民生难题有效解决。切实加强民生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市、县两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提前介入,实施全过程监督,确保补助性项目真正惠及到最需要的地方,努力将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民信工程和民拥工程。
五是深化舆论宣传,强化氛围营造。注重加强舆论宣传,制定了民生工程宣传方案。市政府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民生工程内容和进度,为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市、县电视台、电台开辟民生工程专栏的专题节目,轮流邀请民生工程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接受采访、专题讲座,回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县(市、区)和市级责任单位充分利用会议、文件、标语、墙报、新闻媒体、网站、手机短信等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宣传,发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泛参与民生工程建设,形成人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过去一年民生工程项目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查找问题,并提早安排、科学筹划2012年民生工程内容。一是积极争取2012年度民生工程省上统筹范围。我们将及时与上级部门衔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将我市更多的民生项目纳入全省2012年度民生工程范畴下达。二是科学筹划2012年度民生工程自选项目内容。民生工程自选项目是我市在保民生、惠民生工作中的取得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在民生工作中自加压力必须坚持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2012年,我们继续将涉及就学、就医、出行、饮水、住房保障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项目以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绿化等重点项目筛选纳入到民生工程自选项目计划,科学制定目标,细化分解任务,“借力”抓好落实。
市政府督查室、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就记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回答了提问。市委外宣办副主任、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杨晓军主持新闻发布会。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