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金绍黑
所在地:四川 成都市
技术投资分析:
生姜古名jiāng,别名黄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作为1年生蔬菜栽培。食用器官为地下肥大的肉质根茎。
生姜既是一种重要的调味蔬菜,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受“就地生产,就近供应”产销方式的限制,产品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因而种植面积较小,生产发展缓慢。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为生姜生产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以山东省安丘市为例,1985年生姜种植面积仅为0.07万公顷,1997年达到0.467万~0.533万公顷,2004年已发展到1.4万公顷,涌现出一大批生姜生产专业户和专业村,开始由零星栽培向规模化发展,生姜生产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随着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因此,生姜生产已经成为种植业中商品率高、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一个优势行业,也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生姜生产发展如此之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种植生姜产量高,成本较低,经济效益好。在华北南部地区中等肥力的土壤上,一般每667米2可产鲜姜2500千克左右,丰产田块每667米2可收鲜姜3000~4000千克,少数高产田块每667米2产量达5000千克以上。
种植生姜与其他蔬菜作物相比,用种量较多,表面看起来投资大、成本高,而实际上栽培生姜成本并不高,因为种姜可以作为产品回收。种姜经过栽培之后,只消耗很少一部分养分供新生的器官生长,而新生的茎叶还有一部分养分回流到种姜中。因此,种姜的重量基本上不会减轻或略有增加,其辛香风味亦较种植之前更浓,品质更好。所以生姜产区群众有“姜够本”之说。种姜可在入伏前后提前收获,北方称为“扒老姜”,南方称作“偷娘姜”,亦可于当年收刨鲜姜时一起收获。
2.管理简便,容易种植。生姜对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适应性较强,田间管理用工较少,与种植黄瓜、番茄等蔬菜相比,不需支架、绑蔓,也不需陆续采收,病虫害较少,因而田间管理比较简便。
3.生姜营养丰富,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含有姜辣素、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特殊成分,使姜具有特殊的辛香味。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编著的食物成分表所示,每500克鲜姜含糖类40克、脂肪3.5克、蛋白质7克、纤维素5克、胡萝卜素0.9毫克、维生素C20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2毫克、尼克酸2毫克、钙100毫克、磷225毫克、铁35毫克。这些都是维持人的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养分。但是,不同生姜品种、不同器官和部位的营养成分是不相同的。曲丁、曲河提供的营养成分资料可供参考(表1)。
4.生姜用途很广,它是一种集调味品、食品加工原料和药用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由于它具有芳香的辛辣风味,有除腥、去臊、去臭的作用,因而是广大群众喜爱的调味佐料。姜亦可加工制成姜干、姜粉、姜汁、姜油、姜酒、糖姜片、酱渍姜等多种食品。此外,姜还能入药,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中医把姜、葱、蒜、薤、韭称为“五辛”。据药书记载,姜性温,味辛,能入胃、脾、肺三经,有解毒、散寒、温胃、发汗、止呕、驱风等功效。因此,姜是医药上良好的健胃、祛寒和发汗剂。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生姜以其营养丰富以及保健和药用价值,历来受到海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长期以来,生姜在我国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以其根茎作为调味品食用,其潜在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种姜的普及,生姜及其生姜制品在国内由生姜产地远销西北、华北及东北等寒冷地区,自发地调节市场,一年四季均有生姜及生姜加工制品上市。近年来,以生姜为原料的保鲜生姜及生姜加工制品,如脱水姜片、红生姜(片、丝、粒)、酸姜芽、盐渍姜、姜油和姜粉等,大量出口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这既有利于带动姜农致富,也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我国生姜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地形成了一定的出口量。由于日本、东南亚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逐渐减少了用工较多的生姜生产,加上我国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独特的加工技术,我国生姜的出口潜力极大,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世界范围内,牙买加、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塞拉利昂、中国、印度和日本是生姜的主要生产国。我国生姜制品的年出口量在1000吨左右。1996年,仅日本就进口鲜姜3.13万吨,腌制生姜2.94万吨,醋渍姜1.4万吨。生姜消费市场主要在日本、韩国和美国,我国台湾省等地亦有一定量的需求。
生姜的生产栽培技术较复杂,而且用种量较大,成本亦高。所以,其发展速度不可能很快,只能在主产地区逐渐发展。要建立新的生产基地需要一定的过程,这是出口生产基地相对固定的主要原因。所以,生姜的生产比较稳定,尽管价格可随市场大起大落,但是面积变化却并不大。因此,国际贸易国也相对稳定。我国生姜生产基地相对稳定,如果能扩大出口的品种和数量,扩大国内生姜调剂及加工品的需求,以加工业带动种植业,形成生产加工产业化,就可成为广大姜农致富、生姜生产企业创收增效乃至出口创汇的一条新途径。
效益分析:
1.投入产出比:3880万元/9000万元=43.1%
2.毛投资利润率:9000万元/3880万元=232%
3.投资回收期:
注:若采用脱毒种姜苗种植,其产量最少在10000斤/亩,其产量10000万斤,产值15000万元,投资利润率375%以上。
厂房条件建议:
投资(1万亩地)
1.土地租金:800元/亩×10000亩=800万元
2.种姜费:400元/亩×10000亩×1.5元/斤=600万元
3.肥料费:600元/亩×10000亩=600万元
4.药费:50元/亩×10000亩=50万元
5.水费:60元/亩×10000亩=60万元
6.电费:50元/亩×10000亩=50万元
7.人工费:600元/亩×10000亩=600万元
8.农具费:200万元
9.交通工具费:100万元
10.包装费:6元/50斤(框)×6000万斤=720万元
11.其它:100万元
12.合计:3880万元
(二)产出
1.产量:6000斤/亩×10000亩=6000万斤
2.产值:1.5元/斤×6000万斤=9000万元
3.毛利:9000万元-3880万元=5120万元
备注:
无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