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金绍黑
所在地:四川 成都市
技术投资分析:
根据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淀粉废水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为沉淀分离法。因其废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糖类以及悬浮物,粒径在100UM以下,属高分散系的水胶体,不易沉淀,沉淀池面积大,每吨原料需10m3以上的水,后期工序难以处理,水质不清,各种应控指标严重超标,目前已无法利用。其二为化学絮凝法。此法占地少,能使分散状态的有机物迅速脱稳,操作技术难度大,但省钱,省时。其三是生物处理法。淀粉生产属高浓度有机废水,不含有毒物质,可生化性好,一般用厌氧生物法、生物膜法、好氧生物法,处理过程能耗大,处理费用高,中小工厂一般很少用,其它的膜分离技术及光合细菌法,却由于有机物含量过高,操作不便,而不便实施。
2. 以小麦淀粉的生产为便,其流程为:面粉加水→打面团→水洗→(得面筋和淀粉浆)淀粉浆→淀粉池→浓浆→脱水→气流干燥→淀粉,小麦淀粉的废水来源主要在于淀粉池上清水和离心机脱水,其PH值在4—6,COD含量7000—12000,BOD含量4000—7000,SS含量在500—1000,每生产1吨淀粉排放废水10—20m3。
3.正是在此情况下,我们集中力量攻克了小麦淀粉、玉米淀粉、豌豆淀粉、绿豆淀粉、木薯淀粉、制药厂、酒精及其它食品加工企业的废水排放问题,特别是在小麦淀粉的黄浆回收与处理工艺,大胆摒弃了一些传统工艺,采用化学絮凝,用蛋白分离机将废水中的含固物一次脱除90%,所提取的蛋白固体物可作饲料销售,即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节约了能源,再经生物降解或二次絮凝沉淀再分离过滤,排水达到COD300以下,BOD及SS也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我国是小麦的生产大国,小麦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从1995年起,每年小麦产量稳定在1亿吨,2000年小麦总产量在1.2亿吨,2004年小麦产量仍在1亿吨。小麦生产出现了产区相对过剩,粮农卖粮难,库存积压。另一方面,我国小麦产区分散,各产区土质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低质小麦比重较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面粉的加工精度、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低质小麦必须走深加工道路,向商品淀粉转化,进入工业生产领域。随着我国加入WTO,小麦淀粉作为一种广泛性的工业原料,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在今后的几年内,我国小麦淀粉工业加工业将会发展很快。
谷朊粉是小麦中分离出来的高蛋白聚合物。小麦谷朊粉的主要成分是醇溶性蛋白和麦谷蛋白,蛋白质含量在75~82%,氨基酸组成较齐全,是一种营养丰富,物美价廉的纯天然植物蛋白。因其独有的黏弹性、延伸性、热凝固性及薄膜性、吸脂乳化性,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谷朊粉的生产是小麦深加工的必由之路,是小麦从商业用粮进入工业领域必经的环节,是小麦淀粉产业链的开端,其产业链的延伸将能够带动食品、化工、医药、纺织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谷朊粉技术的突破将带动我国小麦深加工技术水平的总体提升,为我国粮食积压问题提供切实的解决思路,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工作的开展。
小麦麸皮是利用价值极高的副产物,可提取加工肌醇、低聚糖、阿魏酸等药品、功能性食品的基础性原料,附加值极高。
效益分析:
无
厂房条件建议:
无
备注:
无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