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青海技术市场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072034]秸秆糠合成配料工厂化生产蘑菇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动植物新品培育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张雪岳

所在地:贵州 贵阳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技术投资分析: 秸杆糠合成配料种蘑菇,不用畜禽粪,用秸杆糠和少量菜油枯为主,配成最佳碳氮比的蘑菇培养料。突破了蘑菇培养料禁区,堆制发酵时间短,腐熟均匀快。缩短堆料时间5~15天,有效肥分少损失25%以上。改进了下种和覆土方法。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提高产量30%~40%,生物学效率达80%以上,一、二级菇80%以上。自然气温培养蘑菇,每年只能生产一季或两季,年产量每平方米20~40公斤。工厂化常年生产蘑菇,每年可生产蘑菇五到七季,每平方米可产蘑菇100多公斤,产量质量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 即蘑菇、白蘑菇、洋蘑菇,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地区最广,产量最多的著名食用真菌,也是药用价值很高的药用真菌。双孢蘑菇质嫩味鲜,营养丰富,每百克鲜蘑菇中,含蛋白质3.7克,脂肪0.2克,糖3.0克,纤维素0.8克,磷100毫克,钙9毫克,铁0.6毫克,维生素B10.10亳克,维生素B20.35毫克,烟酸14.9毫克,维生素C3毫克,蛋白质的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高3--12倍,干品蛋白质含量可达40%,有19种氨基酸,人体必需又无法自身合成的氨基酸蘑菇蛋白质中均含有,赖氨酸在每百克蘑菇蛋白质中含有10克,蘑菇的各种酶中有一种可助消化的胰朊酶,食用后蛋白质的消化率可达88.5%。世界各国人民都喜爱食用双孢蘑菇。双孢蘑菇能防治多种疾病。蘑菇中的酪氨酸酶降低血压十分有效;核苷酸可治疗肝炎;核酸有抗病毒的功效,蘑菇多糖等物质能防癌抗癌,无毒副作用。已有用蘑菇浸出液制成的治疗肝炎的真菌药品“健肝片” 。双孢蘑菇在真菌药物的开发中,特别是防癌抗癌药物的开发前景广阔。 双孢蘑菇的栽培历史已近300年,我国引进栽培也有60多年。它是研究最深入、技术最完善、单产最高的一种菇类。因此,要在研究上有所突破难度很大。我国在六十年代虽已突破外国专家认为不能用牛粪代替马粪种菇,并已在国内普遍推广。但蘑菇产量比国外先进配料法低数倍。没有经过堆制发酵腐熟的料,蘑菇菌丝体不能生长繁镇。在发酵翻料的过程中,会使大量肥分损失。堆料时间长,翻料次数多,则有效肥分损失大,影响蘑菇产量提高。国内外的蘑菇科学工作者都在寻找缩短堆料腐熟时间,减少翻料次数,又能使料均匀腐熟的方法。国外采用了先进的前后发酵法。缩短了堆料时问,减少肥分损失,使蘑菇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八十年代我国引进了先进的前后发酵堆料法,使蘑菇产量得以提高。由于国内后发酵多无通蒸汽和过滤空气的恒温专用发酵槽,达不到后发酵的应有效果,产量仍与国外先 进水平差距大。 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试验,使“秸杆糠合成配料种蘑菇”这项成果得以完善和成熟,产量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在蘑菇栽培技术研究上有了突破。我们的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1974年―1984年,完成了“ 菜饼代畜粪栽蘑菇” 的试验,并已在蘑菇产区推广。1974年突破了国内外一些专家认为菜油枯不能种蘑菇的禁区。1981年6月在全国首届食用菌学术讨论会(武汉) 上交流,并发表在《食用菌》1982年第一期上。1975年―1983年在遵义市、遵义县、绥阳、正安、习水、桐梓县及贵阳市推广了百多个点(次) 的大面积栽培。平均季产量11kg/m2。1983年通过鉴定,并获省科技进步奖。以后在全国一些蘑菇产区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二阶段是1985年―1995年,试验完成了“ 秸杆糠合成配料种蘑菇” ,使该项成果得以完善和成熟。并进行了大面积栽培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蘑菇产量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菜饼代畜粪栽蘑菇 栽培蘑菇的传统培养料,主要是稻、麦草与畜粪混合堆制而成。以菇床铺料17cm厚计,每百平方米栽培面积,约需新鲜畜粪3万斤(或干粪7千斤) 。粪肥用量大,已成为发展蘑菇生产的障碍,为此,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蘑菇合成、半合成堆肥研究。我们从1974年―1980年进行了用菜籽饼粉代畜粪栽培蘑菇试验。菜籽饼含氮比骡马粪高12.2倍,比牛粪高18.1倍;含磷比骡马粪高8.2倍,比牛粪高17.6倍;含钾比骡马粪高2.7倍,比牛粪高19.4倍。因此,用少量菜籽饼粉代替用量大的畜粪栽培蘑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试验结果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略) 二、试验结果 表1蘑菇产量比较(单位:斤) 项 目 栽培面积 (m2) 产 量 秋 菇 春 菇 合 计 平均(m2) 试 验 9.04 130.3 72.2 202.5 22.40 对 照 9.04 128.0 78.4 206.4 22.84 从表中可以看出,试验和对照的平均产量接近。从下种至出菇和采菇,试验组分别为33天和38天,对照组分别为38天和44天。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早5天和6天。春菇追肥后,试验组产量有较大提高。因此,秋、春两季总产更接近。 表2 成本比较(100m2栽培面积用料) 项目 试 验 对 照 数量(斤) 单价(元) 金额(元) 数量(斤) 单价(元) 金额(元) 小麦草 2500 0.05 125 2500 0.05 125 鲜牛马粪 — — — 30000 0.6/百斤 180 菜籽饼粉 200 0.05 10 — — — 尿 素 50 0.22 11 — — — 石膏粉 100 0.10 10 140 0.10 14 过磷酸钙 50 0.045 2.25 70 0.045 3.15 合 计 — — 158.25 — — 322.15 表中材料是1974年―1980年贵阳和遵义的价格。 三、小结 1、 试验用料的堆料时间比粪草料缩短8天。省去大量粪肥,可减轻劳动强度,节 省劳动力。 2、试验用料比粪草料疏松,透气性好,下种后蘑菇菌丝生长快,能提早5天出菇,提前6天采菇,出菇密度大。 3、试验用料蘑菇产量高。秋菇比对照高1.71%。春菇不追肥则产量比对照低,主要是试验料后劲不足所致。春菇采取追肥措施,能提高产量,秋春两季总产还可高于对照。 4、可降低材料成本49%。 秸杆糠合成配料种蘑菇 一、材料和方法(略) 二、栽培试验结果 表3 大面积栽培试验产量 主 要 材 料 栽培形式 面 积 鲜菇产量 平均kg/m2 稻草糠、菜油枯 菇房床栽 50m2 680kg 13.6kg 麦草糠、菜油枯 洞内畦栽 80m2 1048kg 13.1kg 玉米杆糠、菜油枯 菇房床栽 100m2 1500kg 15kg 玉米杆糠、莱油枯 露地畦栽 200m2 2840kg 14.5kg 总 平 均 14kg/m2 每平方米用料18公斤,生物学效率达80%以上。 三、结果与讨论 1、配料中以100kg菜油枯粉和12kg尿素代替10000kg鲜畜粪。使料总量大大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人力和费用。 2、秸杆经过粉碎成粗糠。使物理性能发生了变化,体积变小,料间逢隙变小,增强了吸水保水能力。加上合理的炭氮比配料,使料堆温度上升快,高温微生物繁殖迅速,加快了料的均匀腐熟。 3、堆制发酵培养料共18天。比传统的堆料27—33天缩短9—15天,比荷兰先进的前后发酵堆料23天缩短了5天。从而减少有效肥分损失25%以上,提高蘑菇产量30%—40%。质量也有所提高,一、二级菇可达80%以上。 4、用种量从每平方米3—4瓶减少到1.25瓶。每窝用种量减少,窝行距加密,加上撒播,使菇床发菌快而均匀,同时也降低了用种成本。 5、覆土从粗、细两种土粒改成一种大小适宜的土粒,土粒中拌入2%的腐熟培养料,并一次覆土完毕调节水分到位。从而加速了菌丝体上土和形成子实体时间。 6、从栽培面积单产看,与荷兰先进水平每季每平方米20—25kg比有一定差距,从生物学效率比较,荷兰达80%,意大利等国仅为25%—30%,其他一些生产水平较高的西方国家为40%—60%。我们的实际产量已达荷兰先进水平,还大大超过其他西方国家。我们每平方米仅用料18kg,若也用30kg料产量即可达每平方米24kg。我们在小试时,多次每平方米用与荷兰相同的30kg料。结果每平方米产量均超过24kg,最低的一次也有23kg。若加上品种改良等措施,还可提高产量和质量。 注: (1)“秸杆糠合成配料种蘑菇”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98124983.3,公开号:CN1259271A)。 (2) 获1999年世界学术贡献奖“论文金奖” 、“香港首届国际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2000年),“首届香港中华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 一、概述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称蘑菇、白蘑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面 积最广,产量最多,单产最高,消费量最大的一种食用真菌。蘑菇营养丰富,质嫩味鲜,还药用价值。 国外栽培蘑菇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我国引进栽培已有六十多年。在研究食用菌中,蘑菇可说是栽培技术最成熟最完善的一种菇类。国外先进的工厂化生产,一年可生产六季(次),每季每平方米可产鲜菇20~24kg。我国仍以自然气温年栽培1~2季为主,单产也仅有8~10kg/季。工厂化生产蘑菇是一项工业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多学科结合的系统工程。 二、 蘑菇工厂化生产实验的设计 蘑菇工厂化生产实验的总体设计、后发酵槽和实施由张雪岳研究员负责,升、降温,空气调节,管道由冯世型工程师负责,电器、电路和自动控制由张梅助理研究员负责。 图 号 图 名 设计人 1 蘑菇工厂化生产总体平面图 张雪岳 2 后发酵槽(一) 张雪岳 3 后发酵槽(二) 张雪岳 4 风管系统布置图 冯世型 5 空调箱装配示意图 冯世型 6 空调箱联接图 冯世型 7 空调箱联接箱折风板图 冯世型 8 供热供冷管道系统图 冯世型 9 蘑菇工厂化生产电器布置图 张 梅 10 蘑菇工厂化生产电器路线图 张 梅 11 蘑菇工厂化生产自动控制设计 张 梅 三、 工厂化生产蘑菇工艺流程 制种工艺流程: 蘑菇母种的分离培养(用孢子分离培养法) → 斜面菌种培养 → 液体菌种振荡培养 → 种子罐深层发酵培养二级液体菌种 → 固体栽培种培养。 蘑菇生产工艺流程: 培养料前发酵室外堆制(翻料两次,共堆料15天)→ 入后发酵槽56—580C恒温,并通入净化空气发酵7天 → 培养料填入菇箱 → 下种,并送入培养室菇床发菌(250C)15天 → 覆土 → 调节覆土水分 → 继续发菌(按要求的水分、空气、温、湿度管理) → 出菇管理(按要求的水分、空气、温、湿度管理) → 采收 → 整理菇床 → 继续出菇管理 → 采收。 培养配方:见《秸秆糠合成配料种蘑菇》一文中的培养料配方。 四、 结果与讨论 1、一年可生产蘑菇五季(次)。由于目前我国用的蘑菇品种均为适应自然气温栽培的菌种,就是说每季延续时间长,达不到工厂化年生产6~7季的要求。因此,应选育出适应工厂化生产的品种。 2、从单产来看,每季每平方米产量已达20kg左右,年产达100kg/m2。 3、从生物学效率看,已达80%的国际先进水平。 首届国际菌蕈学术会专题报告 (香港 1993.8.)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双孢蘑菇质嫩味鲜、营养丰富。是适宜于人类的一种蛋白质新来源,也是一类未来食品,也是药用价值高的药用真菌。菌类蛋白质比生产动物和植物蛋白都快,产量高。 可解决地球上人多地少的矛盾。蘑菇等菌类生产的发展,将对改革人类食物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秸秆糠合成配料种蘑菇》的社会效益是,它能为食物结构改革提供适宜于人类的蛋白质新来源,又是一种未来食品。可不占或少占耕地,无废品废料,在种养殖业上是一种良性循环,可保护生态环境。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能提高蘑菇的产量和质量,可降低成本。 厂房条件建议: 无 备注: 无

推荐服务: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