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61826]一种快速生产的新型轻质墙体材料及其系列配套项目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
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以量产
专利所属地:中国
专利号:201020264112.5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技术投资分析:
该技术成果由粉煤灰、炉底渣、部分普通建筑原材料和一种特定助剂,经科学配制成泥浆后,在不用电加热的条件下,浇注成型。目前实际做到:每8分钟生产1模、即21.6㎡,每1分钟生产2.7㎡,每天生产3240㎡ 的生产速度。较传统GRC技术,在电加热的条件下 8--10小时出1模的技术比较,快了60--75倍,且节省了大量的电能。
产品质量很轻,产品放到水里可以浮起来 。产品应用时、占地面积小,每100㎡的建筑可以增加13--15㎡的使用面积,防水、防火、保温、隔音,无毒、无害、无辐射,节能、环保无须外加热、无污物排放。
经多年生产、应用、检验,产品全部技术指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T 3029--1995 的要求。2006年,升级为JG/T 169--2005 标准。
传统材料GRC板、菱苦土板、石膏板、硅酸钙板,都是用水化原理生产的,‘热胀冷缩’的形式 表现在板结体的6个面上;本技术是用晶体嵌合理论指导下的复合材料技术制造的,‘热胀冷缩’的系数表现在板的内部,晶体(分子)与晶体之间,或者晶体嵌合集团与晶体嵌合集团之间。就此,真正解决了建筑学上“墙板开缝”的国际难题。现有:多年前建好的大楼、检验报告 和电镜扫描照片为证。
本技术成果产品,在该技术领域有以下突破:
1.质轻。产品放到水里可以浮起来,实测,面密度≤52·33㎏/㎡。国标≤90㎏/㎡。与传统技术比较,在同等条件下,可多盖楼层。为此,且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水平。
2.生产速度快。是传统技术的60--75倍。
3.节能。不用电加热。1条生产线节约能耗:1台模子用电量,1万元/月×4台×10个月=40万元。
4.安装的墙板不开缝。改变了建筑学上‘热胀冷缩’的表现形式,解决了建筑业‘墙板开缝’的最头痛的一大难题。
5.成本低。生产传统产品GRC板的原材料 ‘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稀缺、价高。目前出厂价600元1吨,该技术原材料不足200元1吨。
该技术成果产品实属:市场容量大,需求时间长,节能、环保、利废,为国家倡导、政府支持的 不可多得的成果技术项目。而且,还能派生出“嵌缝胶”,‘粉墙粉’、“界面剂”等诸多建筑化工系列产品;并且,还能延生出多个配套辅助工厂,解决不少人员就业。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该技术成果属建筑建材业,市场容量大,需求时间长。目前正置墙体改革、政府倡导节能、利废、环保的大好时代;再从国际环境发展趋势来看,新型墙体材料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得到应用,占墙材总量比:美国42%, 日本64% 德国51 %。波兰50%,等;这些年来,我国政府虽然也积极推行鼓励政策,至今新型墙材占用比,才仅为5%,而且基础、技术落后,产品单一。多为水化、凝固的传统材料---GRCj产品。本身存在着 质量重,耗能大,价格高,易开缝,等技术上的不足。所以,我国存在着1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正等着那些远见卓识的仁人志士来开发、 占领!
效益分析:
生产中实际已作到:每8分钟生产1模,即21·6㎡。
每1分钟生产2·7㎡。 每小时产162㎡。 每天20小时计 产3240㎡。每年300天计 产97·2万㎡。
实际制造成本:
1. 16·6元/㎡ (钢网结构。含原材料、水电、人工 4项。为内蒙价,各地价格有差异)
2. 10·3元/㎡ (玻纤节构,其他 同上)。
年产量的成本费用: 16·6元×97·2万=1613·52万元。
目前市场价在 60--80元/㎡。年销售额:60元×97·2万=5832万元。
年毛利:5832 万元--1613·52万元=4218·48万元。
其他数据可依此估算。
厂房条件建议:
厂房:600㎡, 原料库:600㎡, 晾晒场:25亩左右。
机器:包括,1 .配料系统。 2. 计量系统。3. 成型系统。4. 运出系统。5. 反应釜等。
办公、交通、后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