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青海技术市场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059644]金华(蒂王)枇杷栽培管理技术(枇杷树种植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动植物新品培育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通过中试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金华(蒂王)枇杷栽培管理技术(枇杷树种植技术)要点
  四川凉山金华园艺研究所
  所长 高级农艺师 侯绍金
  二零零一年三月三日第一稿
  二零零九年十月一日第二稿
  为促进四川攀西地区和国内枇杷适生区枇杷出口创汇暨优质枇杷产业化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三农”,用现代农业实用科学技术增进社会和谐、奉行一份热情与爱心。特撰写《金华(蒂王)1号枇杷产业化基地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趋在指导生产中参考。

一、 金华枇杷产业化基地建设选址规划要素
  金华(蒂王)1号枇杷以下简称【金华枇杷】。产业化基地园区建设规划要素如下:1、极端低温在-3度以上,极端高温在+38度以下;2、年平均气温22度以内,元月均温6.0-12.5度之间;3、光照充沛;4、年降雨量在700-1250毫米;5、相应背南北风特别是北风;6、ph值=5.5-7.5;壤土或沙泥土(黄黑灰棕红壤),忌大粘土;7、排水条件优,供水条件畅;8、小于30度以下坡地或坝地(尽量少占用良田),多土少石且地下水位低于1.5米、自然排水环境良好的滩涂;9、交通、电源便捷;10、园区距村庄200米以外或有适当间距;11、无工业和其它污染;12、非频繁大风或台风高发区;13、土地使用权属清楚无纠葛;14、地方政府对枇杷产业化项目重视支持。
具备以上14项条件,即为金华枇杷产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观光农业)基地建设最佳适宜园区。

二、金华枇杷栽培放线、打窝、 底肥、栽植
  1、放线。 金华枇杷系矮化丰产良种,适宜中等密植;宜选南北向为通风道,行距3米,株距2米放线,打窝规格:瘠薄地按长宽深各1米,沃土长宽深各0.6米为宜;放线要求横(行距)竖(株距)均直;园区面积在百亩以上的,可以按大于20亩为一生产小区自成体系放线。以尽量降低生产区行向模式反差。使之一产业区株行方向相对规范以提升观光农业效果。
  2、打窝。打窝宜选秋季,雨季地较省工降成本;表土放窝某侧,生土另放一侧,定植树苗时将表土回填到窝底,生土回填树窝平面。
  3、底肥。瘠薄地每个窝放农家肥(秸杆)20-25公斤(肥沃地每窝放农家肥10-15公斤),踩实回填表土,刨平,每窝匀撒1000-1500克磷肥,再回填生土至窝心并高出四周10厘米即可。
  4、栽植。一是栽植前须把好进苗关(有条件尽量选带土或袋装苗),苗出圃时应当剪去五分之四叶,栽植前用400-600倍甲托或大生喷根杆叶全株杀菌;二是栽植时据苗根大小刨坑将苗放入坑内理伸展根须;三是树干靠线不擦线,确保株行均直;四是回填土不得高于树苗嫁接口;五是浇水慢动作使之一次性切实渗透;六是插棍将苗扶直防止风害(同时解掉嫁接膜,抹去嫁接口粘附癌细胞菌、根线虫肿块);七是逐棵覆盖1平米黑色农膜并用土压实四周保潮保水;八是20天后酌情补水;九是百日内切勿施肥;十是烈日强光超标应搭遮阳网,或用喷雾器喷洒清水以减轻养分耗失;喷水须避开中午烈日高温。

三、金华枇杷授粉树的配置
  合理配置授粉树,是确保枇杷丰产稳产的重要一环。
  金华枇杷是国内唯一特早熟、果超甜、自花结实力较强的优良品种。原则上可不配置授粉种。为了更加保险起见,也可配置10%太城4号或金华3号或大五星等3个品种中的1-2个品种混栽,一方面防止特殊年景气候变化不适自花发育而导致自花授粉不良现象发生;一方面有助于不同季节品种搭配,把握调节市场主动权。

四、金华枇杷栽植百日至周岁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俗话说:3分栽种、7分管理、10分收成。此期间主要做好下例日常管理工作:即除草、松土、保水、保肥、排涝、防治病虫害。其具体做法是:
  1、除草。适时锄尽地中杂草,特别是窝盘杂草。幼树期间除草应人工进行,禁止化学除草。
  2、松土。窝盘每浇一次肥水前必松一次;行株之间年松2-3次。立夏,立冬,惊蛰各一次。保持土壤良好通透性。
  3、保水。幼树对养分要求较高。气候季节不同补水要求不同。要求勤观察确定缺水状态适时补足。以确保幼树有正常生长的良好条件。
  4、保肥。庄稼是只花,全靠粪当家。幼树月需肥量可按照附表计量并区别土壤肥沃与瘠薄状况酌情、适时施肥。
   金华枇杷1周年幼树施肥参照表
  用肥计量单位:克
  树 龄 尿 素 磷 肥 钾 肥 硼 肥 农家肥 锌肥
  4月 6 15 0 5 500 10
  5月 8 20 10 0 800 15
  6月 10 15 0 0 1000 10
  7月 12 10 10 10 1500 10
  8月 12 15 30 0 1500 0
  9月 14 20 0 0 2000 15
  10月 16 20 10 10 2000 0
  11月 0 0 0 0 2500 0
  12月 0 20 20 10 2500 20
  5、排水。排水分二种:一是旱季速灌速排;二是雨季排涝。二项都十分重要,务必切实适时做好。
  6.枇杷1周年树病虫害防治
  A、金华枇杷病害防治。幼树周龄期常见病有:白粉病、根癌、裂皮、胡麻叶斑、叶尖枯、叶缘枯等症;应针对性早防早治,并以预防为主,通常每二月喷药一次;高温高湿季节半月喷药一次;适用药推荐:甲基托布津,大生m-45,代森锌,波尔多液等(绝对禁止使用石硫合剂);用药量参说明结合气候酌情增减,并注意药物交替使用和复方用药。
  B、虫害防治。幼树周龄期常见虫害有:地虎、蚜虫、棉龄虫、梨大食心虫、根线虫等。常用药推荐:菊脂类药物。禁止使用敌敌畏和乐果乳油等剧毒类药物。用药量参照说明结合气候酌情增减,并注意交替用药和复方用药;午间烈日高温禁止喷药。药后6小时遇雨须重喷药。
  C、枇杷1周年树病虫同治。在专家或技术人员指导下,根据病虫发生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实施病虫同治。

五、金华枇杷2-3年龄树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3年龄树田间管理技术核心主要是:增强树势、调理树形、培植树冠,为早期投产奠定果枝量基础。
  1、增强树势。按照1年龄树用肥参数,每双月看树施肥,递增用肥量上半年10-15%,下半年15-25;最好半年深罋一次腐熟油枯,2年龄每株0.5-0.6公斤,3年龄0.8-1公斤。
   施肥槽深15公分,每次固定二个方向;下次交换方向;施肥槽位于树冠末端向内退20公分;施肥后速将原来本土覆盖周到。保肥保水增强树势。
  2、调理树形。2-3年龄树起枝高度45-55公分;中层枝层高60-70公分;3层枝层间高60-65公分为宜。底层,中层,3层均以三大主枝错空布置为宜。角度不适的宜撑拉辅助。
  3、培植树冠。树冠各层枝以40-50度为宜;主枝副主枝和2-3级枝枝距要求均匀。2年龄树行距枝长应达1.2米,株距枝长应达0.8米;3年龄树行距枝长应控达1.5米,株距枝长应控达1.2米。
  金华枇杷萌枝能力强,每一结果母枝一年可萌发3-4次稍。且绝大多数2级母枝均萌发3心枝,而主枝每季可萌发5-8枝。适时运用选枝、疏枝、定枝、撑枝、拉枝、吊枝、盘枝、别枝、揉枝、扭枝(趣称育枝10绝)等矮化丰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成龄树更需要运用好此项周密关键技术。
  4、枇杷幼树调控果枝。幼树夏稍90%形成结果母枝。据此,2年龄树每株结果应从严控制,原则上不超过3-5束;3年龄树每株结果应控制在20束以内,甲等旺树不超过30束。只有这样才能利于后期健康发展。
  5、枇杷幼树防治病虫害。2-3年龄树参照1周年树用药计量逐年迪加10-15%;烈日当午不得喷洒;把握病虫同治;对缺素明显的可稀释规定计量微量元素同喷有益增强抗性。
  6、枇杷2-3年幼树花果管理。
  果实管理是获得和提高优果比例的重要一环。果实管理史于花。程序是:首先是疏花,即疏去束底端、束上部,和病虫花及败育花以及瘦弱花(需要特别强调留花原则是:留够结果花,保足抚养枝,即3束花留2束保1抚养枝,5束花留3束保2抚养枝)保留健壮优质花;其次是防虫,花束确定后2日内务必及时喷洒一次杀虫药防治棉铃虫;再就是疏果,即将过密不匀、畸形、病虫果去掉;第4是定果,即优选匀称、健壮、无病虫害并据树势选定3-6个理想果;第5是喷药,定果后1-2日内速喷洒病虫同防环保型农药;第6是套袋,套袋即将疏定并已喷药的果子套上双层白色袋或黄色袋(作用在于防止麻皮病,防止虫害、防风吹动叶片擦伤果表、烈日烧伤、防鸟害);第7是解袋,即在果成熟前6-8天将套袋拆掉,让其采光(作用在于增强果实颜色及光亮度,有效提高果实商品价值);第8是采果,即将九成熟果采摘精选装箱,采果手法: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果子中部,右手用剪刀,朝果柄1-2厘米处剪下,入箱轻放尽量不挫伤果表绒毛,因为果表绒毛面积低于90%,商品果价值程度不同降低;第9是装箱,装箱要按等级分层轻放,1-3层果隔1层(2-3张)粉色或白色卫生纸;装箱就绪经检验后,箱面放置一块硬纸片然后封盖、过磅、打包、完善标签即行上市。
  按照该管理技术严格进行枇杷幼树管理,满3年周岁金华枇杷正常优株产量可达4公斤,按矮化中等密植亩栽110株(行距3米,株距2米)计算,亩产果可达450公斤左右。因金华枇杷季节与品质优势,按2008年当地市场价每公斤40元60%计算,3周岁树结优质果产值不低于万元。

六、枇杷第4-10年成树管理技术要点
  成龄树田间管理可参照本所2007年荣获《特色水果矮化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研究与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所载技术进行。科学技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为便于操作,特补充以下技术实施要点供参考。
  1、切实把好促稍壮稍关:促稍肥分别在3月,6月,8月,11月的上旬进行;壮稍肥分别在4月7月9月12月的1-5日完成。为什么?这是因为:金华枇杷一年可抽4次稍。为便于管理,可人为将其控制为公历3-4月春稍,6-7月夏稍,8-9月秋稍,11-12月冬稍。只有这样也必须这样,才能掌握枇杷矮化丰产技术运用主动权。由此可见,把握抽稍壮稍前后施肥时间是技术关键,把握营养平衡比例是技术关键中的关键。

促稍肥参数表如下:
4年龄金华枇杷每株次用肥量:克 施肥月份 尿 素 磷 肥钾 肥 硼 肥 硫酸锌 石灰 油枯
  3 100 200 50 50 80 500 500
  6 120 300 100 0 0 0 0
  8 100 150 0 0 80 200 500
  11 100 350 150 80 0 0 0

5年龄金华枇杷每株次用肥量:克
  施肥月份 尿素 磷肥 钾肥 硼肥 硫酸锌 石灰 油枯
  4 140 240 100 50 50 300 1000
  7 100 200 150 100 80 0 0
  9 150 300 50 50 50 200 1000
  12 150 200 150 100 100 0 0
  第6-10年龄金华枇杷用肥技术参数,以5年龄树参数为基数,按照如下比例迪加:
  6年生树:加15%;7年生树:加 20%;8年生树:加25;%;9年生树:加 30%;10年生树:加35%。

七、金华枇杷田间管理中水份掌握原则是:
  第一.宜灌则灌,宜排则排;
  第二.多浇少灌,速灌速排;
  第三.年浇水不少于8-10次;
  第四.年透灌不得多于4次。

八、金华枇杷年松土为2次:采果毕30天内一次;11月-12月1次。

九、金华枇杷4-10年龄树每年除草要求:人工2-3次;化学除草3次。喷洒除草药时尽量避免洒落在树叶上面以免造成药害。

十、金华枇杷年根外追肥即叶面喷施微肥不少于6次,不多于8次;根据树态状态灵活掌握微喷时机,充分而准确掌握酸碱混的原则,必要时可以肥药同喷。

十一、金华枇杷疏枝,摘心,修剪之后,都要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72%硫酸链霉素260倍液涂抹伤口消毒防治伤口感染。

十二、金华枇杷套袋最佳时机是幼果直径1-2公分。套袋前1小时按本文前述要求喷洒农药。

十三、金华枇杷成树因技术要求进行喷肥喷药,喷后6小时内遇雨,应重喷。

十四、金华枇杷丰产稳产关键技术措施
  1、配置1:5-1:8授粉树;
  2、科学培育夏稍。当夏稍长度达5-6公分,及时喷一次300-400倍促控剂如多效唑或ppo+磷酸二氢钾800-1000倍混合液;待夏稍页面转绿后再喷一次。从而促进花芽健康分化,确保95%夏稍形成健壮有效花芽。
  3、疏花定果技巧:9月下旬-10月上旬疏花;每束花基部或中部留3个顺坠方向支轴,同时剪去各支轴顶端;12月上中旬陆续开始定果,定果数量以每束4-6个为宜。每批果确定后都应喷洒防治病虫药,次日喷环保型膨大剂,待晾干即组织套袋。
  4 .防止鸟害。金华枇杷不仅含糖高而且有可口 香气,易招鸟害。防止鸟害措施通常有四种:其一、多插彩标;其二、多布粘鸟板;其三、围布天网;其四、间歇性2鸣放鞭炮;措施中,最有效是第三种。

十五、金华枇杷适宜树形
  通过20多年试验研究,相对比较,金华枇杷适宜培育主干分层形树形。且以底层空间高50-60公分、中层空间高60-70公分、上层空间高60-70公分、即总高控制在1.8-2.0米之内为适度。

  金华(蒂王)枇杷栽培管理技术(枇杷树种植技术)说明:《金华(蒂王)1号枇杷产业化基地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中有关数据来源于本所“四川冕宁泸沽科试基地”、“四川西昌安宁科试基地”、“四川乐山苏稽、磨池科试基地”、“四川宁南松新科试基地”、“四川宁南小田坝科试基地”、“四川宁南披沙科试基地”、“四川荞窝农场观察点”的科研实践与经验积累和试验对照总结。异地物候条件各异,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宜生搬硬套。
  异地新建产业化基地(新农村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均可借鉴本《技术要点》。生产实践中如遇到技术运用不尽熟悉的情况或问题,可以函电咨询。本所借此恳请同行专家不吝赐教多加指正。仅此致谢!
  附注:“育枝10绝”技术本所另有专文论述;凡与本所科技合作,到时无偿提供。

推荐服务: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