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56000]智能输液监护仪 在很大程度上取代输液泵系普及型产品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医疗器械
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专利所属地:中国
专利号:ZL200620082166.3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肖金华
所在地:山东 德州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能准确监控输液速度,药瓶滴空或者发生漏气事故时立即自动关闭滴管并同时报警,输液器出现阻滞问题时,也能及时报警。
智能输液监护仪集光、机、电于一体,易于生产,使用简便,其性能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价值昂贵的输液泵,系普及型产品。
经济收益分析:专利价值浅析
2007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在“国际护士节”专题中报道,我国现有的注册护士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一,与发达国家千分之五到千分之二十的先进水平相去甚远。
实际上,目前我国的某些医疗机构仍在雇佣临时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短缺,加大了护理工作的压力,也催生了医患双方对护理器械的需求。虽然一部分大、中型医院在特护病房中应用了输液泵,但是昂贵的价格阻碍了输液泵的推广和普及。
智能输液监护仪控制电路的总成本在20元以下。机械部分由直径1—2cm、厚度2—4mm的几个小齿轮及其附属部件构成,初期需投入数万元的模具费,正式投产后,每部智能输液监护仪的总成本不会超过50元。如果出厂单价定为80元,每部仪器至少可以获利30元。
根据目前我国的人口总数来估算,国内现有注册护士的总数约为一百三十万人:1 300 000 000×1‰=1 300 000。
假定,现在每个护士平均护理三个床位,则该产品在国内的利润额度为一亿一千七百万元:1 300 000×3×30=117 000 000。
其实,目前每个护士所护理的床位通常都在三个以上。
由于该产品的性能直接涉及病人的安危,如果使用寿命限定为一年,每年即可全部更新一次。换言之,生产商在占领国内市场以后,每年都能获取丰厚而又稳定的经济利益。
以上只是保守的算法,其中忽略了分布于基层社区和广大乡村中的各类医疗机构。真正的利润空间是显而易见的。
一部智能输液监护仪的控制电路由40多个电子元器件构成。接近130个焊接点,一个熟练的电子技术工人10分钟内即可完成焊接工作,加上机械部分,20分钟左右可以完成一部智能输液监护仪的组装工序。
按照每天8小时工作制计算,一个熟练的电子技术工人每天至少可以组装20部智能输液监护仪。考虑到双休日,每月以22个工作日计算,那么,每一个熟练的电子技术工人每年至少可以组装5280部智能输液监护仪:20×22×12=5280。
所以,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智能输液监护仪的需求总量,生产商至少需要雇佣739名熟练工人:1 300 000×3/5280≈738.6。
也就是说,智能输液监护仪正式投产以后,至少可以为社会提供739个就业岗位。
智能输液监护仪的应用,既解放了病人家属,也减轻了护理工作的压力。护理压力减轻后。医院可适当辞退部分临时的护理工作人员,这样不仅节省了支出,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假定医院每购进1部智能输液监护仪花费100元。如果院方每天收取使用者1元的费用,1年之内足以收回全部成本,下个年度更新设备时无须另外投入资金,并且还可利用由此产生的盈余资金继续购进更多的设备,进而可形成良性循环的理想局面。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专利尽快地造福于社会,本专利权人诚邀有识之士一道精诚合作,共创辉煌!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偏颇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