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青海技术市场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053103]节电接触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电气电工

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成熟度: 已有样品

专利所属地:中国

专利号:ZL2016 2 0262421.6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李正庭

所在地: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节电接触器(简介)


  一、主要结构和原理:

  本接触器与传统的(即目前广泛使用的)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电磁线圈的铁芯结构和驱动电磁线圈的方式不同。其铁芯是由整块铁磁材料制成(而不是用硅钢片迭合制成,比传统的接触器的铁芯简单),另附有一块永磁体。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电磁线圈通电后靠永磁体的磁场和线圈中电流在静铁芯中产生的磁场的相互吸合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使衔铁被吸合。

  吸合后电磁线圈中就无驱动电流通过。

  断电后衔铁的释放(或复位)是靠电磁线圈中电流在静铁芯中产生的磁场(其极性和吸合时相反)与永磁体的磁场的相互斥力与复位弹簧的弹力相加使衔铁复位的(传统的接触器只靠复位弹簧的弹力而复位)。

  电磁线圈中的吸合电流和释放电流的有无与方向都是由控制电路自动控制的。

  在常温(摄氏25度)电磁线圈的额定电压为交流220伏的接触器的最小吸合电压为100伏,以保证在环境温度、时间、永磁体的磁场强度、撞击、电网电压等因素的变化,仍能可靠的吸合。

  二、特点:

  1、节电、功率因数高。因只有在电磁铁衔铁被吸合的极短过程中电磁线圈中才有电流通过,而在吸合的状态(接触器工作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此种状态)只有控制电路消耗微小的电能,所以节电效率高。一只线圈额定电压为AC220V,主回路额定电流100A的接触器样机,吸持状态耗电仅0.59W(而传统的同规格的交流接触器在吸合状态耗电约20瓦左右,随生产厂家不同而异,另外还有比此数值大得多的无功功率,在吸合的启动瞬间的功率就更大得多了)。由于通过电磁线圈的电流是直流电,所以在吸合的启动瞬间电磁线圈中的电流并不大,和动作过程中相同。

  2、吸合和释放速度快。经在上述规格的样机上测试,其吸合时间仅几十毫秒,而释放时间则更短。减轻了触头的烧蚀程度,延长了触头的使用寿命。而触头使用寿命是决定接触器寿命的主要因素,从而延长了接触器的寿命。接触器的吸合状态是由永磁体对静铁芯的吸合力保持的,和传统的接触器相比,不受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也利于延长接触器的寿命。

  提高了释放速度,可减少和避免断电时产生的电弧造成相间短路等生产安全事故 。

  3、有欠压保护功能,当电网电压低于要求的最低值时接触器就自动复位断开主触头不对负载供电,避免了由于电压过低引起某些负载(如电动机)因为电流增大而烧毁。这在传统的电磁接触器是无法实现的。

  4、根据节电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可按系列设计和生产不同规格的交流和直流接触器。其用于直流接触器的节电效果更可观。因为传统的直流接触器的耗电量很大。

  5、按此原理生产的交流接触器在吸持状态寂静无声,无交流接触器烦人的交流嗡声。

  6、使用方便。电源和接触器与启动、停止按扭等的连接和传统接触器完全相同。

  三、应用前景:

  地球上的能源资源日趋匮乏,人类在经济建设和生活的能源危机日渐来临,要推迟危机的到来,除了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外,应该想方设法减少和节省能源的消耗。接触器是工农业电气化和自动化以及其它经济建设领域不可缺少的电器,因其用量大,工作时间长,随着电气化、自动化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其用量增长很快,在接触器的使用领域,最大限度地节省电能,提高其性能,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生产具有上述诸多优点的节电接触器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如果按此节电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和生产多种规格的交流和直流接触器,其生产工作量足以支撑一个规模不小的企业,从长远发展考虑,此产品投入市场以后,经过一段用户使用、了解和接受的时间,将可迅速取代传统的接触器,拓宽市场发展空间的潜力很大,既环保又能给国家和社会节省不少的电能。

  生产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要想在发展的激烈竞争大潮中取胜,要精于洞察市场的发展趋势,别愣神!稍有闪失,就要错过好机遇嗷。

推荐服务: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