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金绍黑
所在地:四川 成都市
红麻(Kenaf),别名洋麻、槿麻、钟麻。锦葵科木槿属(Hibiscus),短日照一年生草本作物。红麻源产于非洲,在世界上红麻分布范围广,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均有种植。
红麻茎杆是由韧皮部和木质部两部分组成,传统用途主要是利用其韧皮纤维制作麻线、麻绳以及麻袋、麻布等包装用纺织品。美国在经历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石油危机,生物资源重新得以重视的历史背景下,为了寻求可替代长纤维木浆的非木材原料和部分可替代石油的生物资源,以美国为首,早在50~70年代从未来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角度出发,对500多种非木材植物进行了研究筛选,认为红麻是适应性广、生长量大,最适于替代木浆的优质非木材造纸原料作物和可部分替代石油的生物资源。茎杆富含纤维素(红麻韧皮部纤维79.6% 红麻木质部77.6%),是纤维素转化为乙醇缓减石油短缺的优良原料之一,种籽富含油和蛋白质,是生物柴油和高蛋白饲料的好来源,红麻叶、花及苗还是牛羊的优良饲料,所以红麻全身都是宝。
红麻从我国的南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及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到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的新疆、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及西南等全国各地均可以种植。红麻韧皮部重量占全杆的30~40%,韧皮纤维细胞长度2.6mm左右,可与针叶木相媲美,红麻木质部纤维细胞长度0.7mm左右,接近阔叶木。红麻是一种速生性可再生资源,生育期短(120~160天),生物学产量高,其生长量大是木材所不及的,如比生长量较大的杨木高3~5倍,比芦苇、竹子高1~3倍。因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生长120天左右,红麻风干茎全杆产量一般12~16吨/公顷,生长160天其风干茎产量16~22吨/公顷,良种配良法,在适宜条件下栽培干茎产量最高达25-30吨/公顷以上,鲜茎产量可达100吨/公顷。株高一般3~4米,高的可达5~6米。种籽产量一般2000kg/公顷,高产红麻种籽产量可达3000—4000kg/公顷,红麻种籽含油一般25%左右,含油高的30%。红麻籽粕含粗蛋白35%,粗纤维6%, N.F.E 37.6%,是动物的优育饲料。且红麻耐盐碱、干旱、洪涝能力强,对土地的要求不高,适应性广,管理简单,可不与粮棉、油、菜争好地,红麻可加工成各制品及各种新型材料外,红麻在种植过程中本身就具有环保作用。因为红麻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上红麻比一般的林木吸收CO2量多2~3倍,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红麻活植株有净化污水、除去有害成分的作用。红麻根入土较深,可以达到增深耕作层和保护耕作层的目的,通过合理轮作还可增加后续作物产量(如大豆可增产20%左右,水稻可增产15%左右)。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发展红麻产业将带动我国逆境农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红麻最大的国家,年均种植面积30万公顷左右,最高年份的达90万公顷(主要是纺织用)。我国育成了一大批红麻良种和杂交组合,红麻杂交种居国际领先水平。我国有盐碱化土壤 5.2 亿亩,还有大量的低洼涝地,只要将来加工能力跟得上,为生物质能源提供2.5亿亩充足的油纤兼收红麻原料,可生产红麻籽4000万吨,可作为油菜等加工生物柴油的补充原料和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另可收获富含纤维素的红麻杆1.5—2亿吨,是纤维素转化为乙醇的优良原料或制浆造纸、纺织和建材的重要原料,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15年通过品种改良可油纤兼收的红麻产量提高20—30%, 红麻籽粒含油提高35%,潜力巨大。
近年来,美国、日本、欧盟诸国等发达国家对开发红麻的多用途潜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把红麻列为21世纪未来派的优势作物,许多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业及团体纷纷投入到红麻的研究和开发行列中。目前,红麻除了传统的纺织利用优势外,其产品涉及造纸、无纺布、动物饲料、生物资能源、吸油材料、板材、污水净化、土壤改良剂、塑料填充料、动物垫床、食用和工艺品等领域。基于红麻的众多优点和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因此,未来的红麻研究与开发的前途十分光明。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