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青海技术市场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049139]哌唑嗪分子包合缓释片(24h)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化学药物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应亮

所在地:江苏 南京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技术原理:   1.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制备药物包合体   哌唑嗪分子与新型包合包合材料形成包合物   哌唑嗪+ 包合材料 → 包合物   有利于哌唑嗪的稳定性。形成包合物后,哌唑嗪不易受外界影响而得到稳定化,药物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哌唑嗪溶解度也有大的增加,使哌唑嗪溶解游离过程变缓,有利于减低吸收速度,从而达到减低初始血药浓度的目的。   2.缓释制剂试验   经过包合物制备研究、处方设计及药代试验,3mg片剂单计量犬试验,哌唑嗪分子包合缓释片获得了良好的缓释效果,达到24小时以上,血药浓度平稳,生物利用度也有所提高。   临床药学可行性:   哌唑嗪是具有“首剂效应”的典型药物之一,首剂效应(first dose effect)又称首剂综合征(syndrome of first dose)或首剂现象(first dose phenomenon),系指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肌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最初发现引起首剂效应的药物为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prazoxin),该药引起的首剂效应表现为恶心、头晕、头痛、心悸、嗜睡、体位性低血压、休克等;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也可引起首剂效应。为预防哌唑嗪的首剂效应,可采用临睡前给药,并从小剂量(0.5mg)开始;一旦发生首剂效应,应使患者平卧,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首剂效应的发生原因至今不明,但是,临床通过减小初始剂量可以减少首剂效应发生率的经验说明,较高的初始血药浓度与其具有直接相关性。首剂效应在病人服用哌唑嗪30-60分钟间发生,而此时也是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因此,降低初始血药浓度峰值有希望降低首剂效应发生率,平稳血药浓度缓释制剂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技术及产品目前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保护包合物结构、配比及制剂处方。   市场分析:   哌唑嗪最初只是作为降压药物使用,目前,临床已经发现具有多种疗效,市场上已经有产品明确表明3种以上治疗用途。该药的不足是具有“首剂效应”、服用次数较多,而影响了广泛使用。开发的缓释制剂的特点是:平稳血药浓度,减少“首剂效应”的发生率;释药时间长,方便服用。   新产品成本预算:   开发24小时(3mg)缓释制剂的原料成本约6-7.5分人民币/片,目前哌唑嗪普通片的零售价南京市约0.458元/片(,山东平原药业,一日服用3次),每天用药费用2.0元以上。开发为缓释制剂的预期售价可达0.6-1.20元/片,一天1次,每天用药费用约0.6-1.20元。新产品价格低,性能好,必会受到欢迎。   项目进展:   临床前研究已经完成,目前已获药监局注册新药(5类)临床批准。   技术合作或转让:   转让新药临床批件和包合制剂专利同时转让。技术接收企业可以获得知识产权保护。

推荐服务: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