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青海技术市场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042616]有机农产品科技作业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生物医药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以量产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孟庆华

所在地:北京 北京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碳、氢、氧”将取代“氮、磷、钾”   农作物生长新概念时代   人类要追求文明和谐,区域人群要追求尊严,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   2009年,占世界人口22%,水资源占5%,耕地面积只占7%的中国,自1988年改革开放以来,自然先要解决吃饭问题,在经济落后、生物技术认识和开发不足的情况下,选择了化学农业,化学肥料投入量占世界的30%,是无奈之举。   目前,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粮食供需矛盾和质量安全问题日趋突出。且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和开发已初见端倪,也是大力推广应用的最佳时期。而且用CM生物菌+碳氢氧有机肥(秸秆、畜禽粪)+植物诱导剂+钾+植物修复素,作物产量较用化肥、农药投入成本可降低50%左右,产量可提高1∽3倍,产品是有机食品。   一、 化学农业已将人类推向生存危机之境   1、破坏着保护生物生存的地球臭氧层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农田连片使用化肥,破坏了土壤菌群平衡结构,农田放出的甲烷气体(CH4),比施农家有机肥时增加60%。化肥施入量越大,放出的甲烷气体越多,甲烷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最大元凶。人类在无奈、无知的破坏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大气顶端的臭氧层一旦产生孔洞,宇宙中高能离子辐射将直接杀伤地球上的生物,会导致恶性灾难。   2、污染了空气   由于在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抗生素、激素,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工业污水等因素,腐败菌占绝对优势,致使土壤中的腐败菌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臭味,对作物有毒性的气体,如硫化氢、氨、甲烷、硫醇和甲硫醇等。这些毒性气体同时对人、畜生存也有很大伤害。   3、 污染了水系   污染了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海、沼泽和湿地施入土壤的化肥,氮当季只能吸收利用10~30%,磷只能利用15%左右,所以70~90%化肥和农药残留积存在土壤中,通过地上、地下水系,归集到江、河、湖、海、沼泽、湿地和空气中。久而久之,一方面使大量水生动植物面临生存之灾。另一方面这样庞大的水系调节地球气候,呼吸吞吐功能逐渐减弱,也会变成释放有害气体的污染源。   4、 破坏着养育70亿人口的宝贵耕地   40多年的化学农业,化学肥料和农药把全球耕地95%都变成了“腐败型土壤”,其恶果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破坏了土壤菌群平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的传统、自然有机农业时期的“净菌型土壤”变成了现在的“腐败型土壤”。这种土壤中有益菌群处于弱势,腐败菌、致病菌处于强势,因此农民种地有越种越难种之感,各种农作物几乎全部都发生重茬病害。有的大幅度减产或绝收。病害在增多,农民使用农药也在增多。浓度不断加大,而病菌的抗药性也在增快增强,已步入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2008年我们的专家,在越南看到10万多公顷水稻黄矮病泛滥的惨痛教训。   二是破坏了土壤营养平衡。70%的化学肥料和农药残留在土壤和空气中,一部分渗漏挥发损失,一部分在腐败菌的作用下转化成胱胺、氨、硫化氢、亚硝基等,这些有毒物质浓度越积越多,植物根系吸收后会自我中毒,从而减弱或丧失吸收养分功能,地上部分表现为病态缺肥,长势弱、产量低、产品口感差。肥效也越来越差,称之为“庄稼有了厌肥症”。据农业部资料显示,20世纪60~70年代,1千克化肥可以增产13千克粮食,而现在只能增产0.9千克,全国每年化肥总用量不断增加,而粮食总产却踏步不前。全国大搞土壤化肥配方施肥,以便达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平衡,但是效果甚微。因为从植物长相上看是缺肥,而实质上是植物吸收功能障碍所致。多数人又盲目加大化肥用量,继尔造成肥害,走入恶性循环怪圈。   三是破坏了土壤酸碱平衡和团粒结构。不断施用化肥使土壤强酸离子大量积累,致使土壤酸化速度加快,板结,阳离子代换能力下降。团粒结构、通气、保肥能力均差,根系长期处于缺有益菌、缺氧状态,生长发育期间病害多,产量难以提高。   5、残害着人类自己的身心   化学农业生产在种、养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添加剂、激素,致使市场上的食品90%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年复一年的食用,已给人类身心健康及营养平衡造成生存危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 残害着生育妇女的身体健康。2006年8月中国召开食   品安全会议,卫生部门检测发达地区生育妇女奶水,果80∽87%奶水都含有危害人体的毒性过量残留物质,这对婴儿发育,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潜在危险。   ② 由于种、养中大量使用促长、催肥、促早熟、瘦肉精等   各种激素类产品。瓜、果、菜、肉、蛋、奶都有激素残留,使下一代成了主要受害者。如少年肥胖,性早熟、暴躁、忧虑等症越来越多,十一、二岁女孩来月经和小男孩早恋现象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③ 由于食品中含有亚硝基、重金属、胱胺等强烈致癌物质,现在千奇百怪的癌症、怪病、疑难杂病数量垂直上升,使人们在心理上、体能上普遍产生有“恐惧症”。   ④ 高血压、心血管病人群已经由过去的老年人,延伸到中   年和青少年人群。一些哲理科学家急切呼吁,化学农业是破坏环境的万恶之源,挽救人类,拯救地球,必须果断限制或终止化学农业,尽快全面实施和步入生物有机农业之路。   二、 回归生物有机农业潮流势不可挡   1、发达国家回归生物有机农业的速度惊人   发达国家使用化肥、农药时间早、受害早,总结经验教训亦早。继尔环保、食品安全意识比发展中国家较强。据悉,二十世纪末,美国已在20%,日本在22.5%的耕地上彻底走上了生物有机农业之路,拒绝施用化肥农药。   2、价格机制是促进回归的原动力   发达国家高层消费人群在庞大,为确保供应没使用过化肥、农药的食品,立法制定了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标准。共分三个等级: 最高等级为四A级有机食品;中间为双A级有机绿色食品;低级   为一A级绿色食品;A级以下的为非安全食品。各等级之间价格差距大。如有机苹果每个(250克)卖价10~17元人民币,而用过农药的果每千克1.2元,换算成250克,为0.3元,价差30~50倍。又如2006年山东一家公司植200公顷有机蔬菜,给日本出口西兰花鲜菜,每千克7元,而用过化肥、农药的每千克1.5元,价格差5倍,但还拒收。有机茶和普通茶叶,价格也相差数10倍。尽管有机食品价格如此高,但国际市场的需求量每年仍以50亿美元需求速度急增。随着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有机食品和有机农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3、食品进口国大幅提高残留底线   食品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人民身体健康,把食品安全底线   标准由2006年的数字标准提高了十几倍,筑起了绿色壁垒,如西欧从中国进口白芦笋罐头,原农药残留0.1%就算合格,现在提高到0.01%,提高了10倍。当年中国出口商损失惨重,退货一宗高达800~1000吨。各级政府紧急采取措施,强制性禁用化肥、农药。日本从中国进口鲜菜及农产品,占日总进口量的60%以上。确定化肥和农药禁用增加到600余种,目前,只准用生物农药。生产、生活及经济潮流说明,化学农业已经走到尽头。   三、 有机农业是自然造化、完美和谐、万古长青   1、有机农业是自然农业、天然农业。几千年来,没有人给   原始森林施过氮、磷、钾、微量元素等化肥,没有喷过农药,且给人类产出了取之不尽的木材和眼花缭乱的林产品,但是森林土壤并没有发生营养枯竭,反而造就了一米左右的森林黑土。有机质、氮、磷、钾等无机营养含量都很高,可以说是菌群、营养、酸碱、生态四大平衡的理想土壤。每年回归土壤的能量和营养就是残枝落叶,因此原始森林就是有机农业最好的样板,也是有力的证据。人类祖先顺其自然,在有机农业上走了几千年,人类的身心,自然生态环境都比较协调。而我们自以为荣的现在化学农业,才刚刚走过四、五十年,就将走到自我毁灭的尽头。   2、无机营养理论的错误,腐败菌在土壤和有机肥中的作用机制;现代的土壤肥料营养理论,一个致命的错误是,认为有机质对植物吸收营养的直接关系是断裂无效的,必须矿化,气化及无机化,化学化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而实质上,现在所有的有机肥和95%的土壤都是腐败菌、致病菌占优势。它们在分解有机物时,一是温度高、能量损失大;二是产生甲烷、硫化氢、氨、硫醇、甲硫醇,臭味物质污染空气,毒害植物;三是大部分有机能量变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回归到空气中;以上三种损失占有机物能量的76~80%,只有4%左右矿化的氮、磷、钾被植物利用。在化学农业理论指导下,要求农民在使用有机肥前,   一定要沤熟后才能使用。现在的有机肥都是腐败菌占绝对优势,臭味很大,经过几个月的沤制,人为的释放了肥效及有机能量。蛋白质变成臭味和分子氮气体排放到空中;纤维素、淀粉、木质素、脂肪等碳水化合物变成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气体也放掉了。例如广西农科院搞鸡粪沤制实验,二个月鸡粪中氮素养份损失50%以上,烘干鸡粪氮损失60%,所以农民有一句谚语“肥放一年成土”。日本硫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测试证实,腐败菌占优势的情况下,有机物能量是“缩小型循环”。100千克有机物在沤制过程中和土壤存留中,只能被利用20%左右,80%放空失掉了。这种现象迷住了化学农业试验者,就武断地下结论,认为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营养,糊涂的走上了无机营养理论指导下的化学农业之路。几十年的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导致全世界90%的土地都变成了“腐败型”土壤。肥力累积效应很差,越种越板结,越种越低效,化学毒素越积越多,产量由投入比例数量向反方向发展。   3、有机营养理论的科学性和有益菌在土壤中的作用机制;   从植物生物学产量中六大元素比例看有机营养理论的战略地位。   有机农业必须有有机营养理论来指导,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早在10年前,法国科学家克万(Keivan),日本Komakl及日本硫球大学比嘉夫昭教授提出了,植物可以吸收溶于水的有机营养物质的论述,他们确定的基本概念是:“有益微生物复合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有效的可溶性物质如氨基酸、糖、乙醇和类似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可溶性的物质,可以直接被根系吸收”。十多年过去了,这种理论仍被无机营养理论及化学农业坚持者持冷漠怀疑态度,是历史性的巨大遗憾。只要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稍微注意一下农民生产实践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不少农民用着生物有机营养。干旱地区农民给小麦种子上拌植物油,可以促进根系旺盛生长,达到抗旱之目的;给西瓜施植物油渣,西瓜不但高产,而且更甜;给小麦喷醋,可以预防干热风,提高千粒克重;还有现在大量销售的氨基酸叶面肥。叶面喷酸奶,让乳酸菌转换营养;叶面喷生物菌加糖,使固氮菌让叶变绿,这些都是可溶性有机营养,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营养的观点,是否说错啦?再来看有机营养理论的战略地位的重要,瓜、果、蔬菜作物生物学产量,果、根、茎、叶、枝混合物化验结果是:其中碳45、氧45、氢6、氮1.5、磷0.5、钾仅占2%。碳、氢、氧占96%、氮、磷、钾占4%左右。小麦、玉米氮、磷、钾含量稍微高一点占5.5%.水稻最高,氮、磷、钾也仅占7%,各种作物平均氮、磷、钾按5%计算,碳、氧、氢且占95%。几十年来,无机营养理论只研究4~5%的三元素供给,而忽略了95~96%的三元素问题。可谓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不是个巨大的历史性认识上的失误吗?如何才能做到在碳、氧、氢、氮、磷、钾六大元素平衡供给?只有施用生物有机肥才能做到。因为六大元素就在有机物中,如植物秸秆和残枝落叶,动物残体,都是植物的有机营养源。不仅能满足90%的碳、氧、氢需要,同时也提供了4%氮、磷、钾的要求,所以有机肥通过生物分解,才是自然造化给植物生长最完美的养料。孟亮编著;2010-6-15。

推荐服务: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6107091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3637783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