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40815]高效节水反渗灌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类型:
发明专利
技术成熟度:
通过小试
专利所属地:中国
专利号:200510037258.x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许可转让
联系人:
杨雪松
所在地:广东 韶关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高效节水反渗灌技术简介
发明人:杨雪松
高效节水反渗灌技术(专利名:节水反渗灌方法,专利号:200510037258.x,以下简称《高》)是利用自然降雨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将集雨面集得的雨水储存在作物栽培层下,形成人为可控的地下水位。作物灌溉通过毛细管作用实现,是节约灌溉用水,降低劳动强度,力求水资源的利用能与自然规律相和谐的技术。
经对客观事物多年来的长期观察和相关实验,《高》研究现已进行到第四代,蕴酿构思第五代。分别概述如下:
第一代。技术的形成始于发明人对花卉栽培的业余爱好。为节约灌溉用水与劳力,此前亦曾先后尝试应用过现有多项先进的灌溉技术,但都未能尽如人意。长时间的困扰之后最终还是从自身研发的茶花育苗床中得到启示,第一代《高》由此产生。即前面所说的《节水反渗灌方法》。
第二代。此技术主要应用于盆栽花卉。依据毛细管原理,结合盆栽花卉需防积水烂根的特性而研发。是用于集雨或滞留过剩灌溉水体,存储于花盆(容器)内,尔后,以毛细管方式持续、缓慢地湿润基质。通过延长灌溉间隔期,减少灌溉次数,实现节水省劳力的目的。应用时,只需将此研发专用装置放置于花盆(容器)内的底部,按常规方法栽培花卉等各种作物即可。
第三代。根据发明人多年来对特定环境的长期观察、研究,利用毛细管渗透和水体在落差条件下具有自然流动的特性,对第一代《高》作增、删升级处理后,不但可以有效利用自然降雨作为城市绿化的灌溉水源,而且对缓解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成的地面沉降,以及消除低洼地段在暴雨过后形成的积涝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经济高速发展,生产、生活用水总耗增大,地下水严重超采;城市地面硬化范围、程度与城市发展规模同步扩大,自然水循环的雨水下渗地表环节受阻仍至中断,雨水经地表径流流失浪费;矿藏开采,大的土建工程开工建设使原有地下水流动的岩层裂隙消失,地下水自然流动的路径被扰乱、阻断。
针对上述成因产生的结果,《高》三采取的是对症治疗——将集雨面所集雨水按设定贮量汇贮于作物栽培层下以备灌溉所需,余外全部自然下渗地表。为消除积涝,部份雨水实施延时汇集。利用自然降雨综合解决绿化灌溉,缓解地面沉降,消除积涝,实质上是为雨水创造了回归自然规律的路径。
由于自然降雨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不同城市,区域间地质状况又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城市不同地段的地质,地下设施分布等也在客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技术实施前,取得实施地的气象、地质、城市档案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作为技术实施的基础数据是技术实施的必要条件。
第四代。这一技术主要解决的是目前所有节灌技术无法解决的,诸如足球场、高尔夫球场一类作物栽培没有株、行距间隙,需全范围实施的面状节水灌溉。而且在灌溉区域范围内不存在任何可视设施的技术。
此技术除运用了毛细管原理外,还综合运用了多项技术原理、方法。
原理清晰,所需大宗材料主要取自于大自然,全国各地均能廉价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