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青海技术市场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035333]转让吡蚜酮成熟大生产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农药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以量产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黄明高

所在地:北京 东城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作用原理: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开发,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利用电穿透图(EPG)技术进行研究表明,无论是点滴、饲喂或注射试验,只要蚜虫或飞虱一接触到吡蚜酮几乎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立刻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而且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吡蚜酮具有优异的阻断昆虫传毒功能。尽管目前对吡蚜酮所引起的口针阻塞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的研究表明这种不可逆的"停食"不是由于"拒食作用"所引起。经吡蚜酮处理后的昆虫最初死亡率是很低的,昆虫"饥蛾"致死前仍可存活数日,且死亡率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关。试验表明,药剂处理3小时内,蚜虫的取食活动降低90%左右,处理后48小时,死亡率可接近100%。 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自2005年监测到稻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严重抗性以来,不少专家陆续提出在水稻稻飞虱防治上停用吡虫啉的建议。在具体的防治工作中,各省植保部门都在注意控制吡虫啉的使用,防止抗性进一步发展。同时筛选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进入示范推广,其中江苏省植保站在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筛选特效新药剂吡蚜酮得到了迅速的应用推广,2006年推广面积达40万亩以上,2007年至目前推广面积已达500万亩。 成熟的大生产技术,原材料成本为11万元/吨左右,产品含量大于97%

推荐服务: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