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3199]重要农林害虫寄生蜂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理论基础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生物医药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完全转让
联系人:
李海波
所在地:江苏 苏州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项目简介:
该项目就数种农林害虫重要寄生蜂的资源及优势寄生蜂的生物学、生态学与生理学等开展了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国内外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50余篇。主要创新有:① 系统查明了菜粉蝶、茶尺蠖和野蚕寄生性天敌资源;探明了主要优势种的自然控制作用及其动态规律。② 发现家蚕卵可用作野蚕黑卵蜂的非自然寄主;探明了该蜂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及繁蜂的适宜条件。③ 解决了前人一直未解决的黄基多脊绒茧蜂人工饲养中雌性比很低之问题。④ 首次发现野蚕黑卵蜂利它素源于寄主雌蛾性附腺,并系一种特殊的大分子蛋白质;构建了利它素的cDNA文库。⑤ 新发现蝶蛹金小蜂拥有卵黄蛋白,证实蝶蛹金小蜂抑制寄主血细胞免疫寄主要因子为雌蜂携带的毒液。这对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增强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研课题】:
植物病理:
1.植物源性食品病原生物芯片检测技术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2.高通量克隆鉴定与水稻抗病反应有关的转录因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水稻系统获得抗病性中MAPK信号传导途径组分的克隆鉴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病害风险评估(国家基金)
5.洋葱伯克氏菌作为生防菌的风险分析(国家基金)
6.中国粉虱传双生病毒致病性变异及病害流行的分子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与粉虱传双生病毒伴随的DNA-beta分子的C1 ORF的功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双生病毒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分子机制及病毒高效表达载体构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9.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成灾机理及调控基础的研究(国家科技部)
10.植物病毒基因组结构、功能及抗病毒基因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
11.水稻诱导抗病性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计划)
12.水稻有害生物普查与风险分析(农业部)
13.重要经济作物病毒检测技术及脱毒应用平台建立(浙江省科技厅成果转化)
14.小麦矮化病毒基因结构调查(中德农业科技合作项目)
15.利用生防菌治理水稻和蔬菜主要土传病害(比利时政府)
16.水稻系统获得抗性分子生物学(国际科学基金)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1.转基因作物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973)
2.稻水象甲入侵生物种群形成与扩张的生态机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及控制基础研究”)
3.昆虫对有毒化学物质的分子适应及其机理(国家基金重点项目)
4.水稻姜烯对水稻与二化螟互作的调控及其合成酶基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水稻抗螟虫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及其遗传效应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天敌胁迫作用的评价(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基金)
7.Bt籼稻抗虫性研究(国际水稻研究所)
8.利用分子标记提高水稻对螟虫的持久抗性(美国自然保护-食品-健康基金)
9.内寄生蜂毒液的生理功能及其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分析(浙江省人才基金)
10.转基因水稻抗矮缩病毒田间试验(北京大学)
生物物理:
1.优质超级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863)
2.优质超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863)
3.富铁、富GABA功能性稻米的选育与开发(国家科技部)
4.新颖食品研究与评价(欧盟第6研究框架)
5.水稻糊化温度突变基因的特性专化与分子定位(国际原子能机构)
6.诱变剂对转基因水稻中控制直链淀粉含量和潮霉素抗性基因的影响(国际原子能机构)
7.诱变剂对(转基因)水稻中直链淀粉含量和潮霉素抗性基因的影响(国际原子能机构)
8.转Bt基因稻米的化学指纹图、全营养和理化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彩叶草坪草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彩色系列草坪草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开发(浙江省科技厅)
11.优质水稻辅助选择技术及种质创新(浙江省科技厅)
12.苗期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杂交稻不育系及系列放心组合(浙江省科技厅)
13.功能与环保形低植酸玉米选育与利用(浙江省科技厅)
14.主要杂交作物亲本标记改良及组合选配(北京大北农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