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高小龙
所在地:湖北 武汉市
自然循环法
流程:将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通过沟渠或管道相对集中,在生活污水处理地点建5个池子(大小根据污水量决定),将污水泵入处理系统,通过模拟自然的放映系统净化水质。
成本效益:本模式分别在武汉红霞村、黄家湖等地进行了工程试验,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Ⅳ类。吨水投资约2000元,运行成本约0。3元/吨·日。
技术成熟度:本模式在日本运行20余年,比较成功。资源环境学院李兆华教授已根据反应原理设计了"HD-A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适应范围:本模式处理效果好,适用于经济相对发达,出水水质要求较高、远离市政管网的村镇或城郊农业区。
污水回用处理系统
流程:将农村生活污水引入化粪池,经厌氧处理后,上清液进入调节池,用提升泵将水提升到地面好氧反应池,经沉淀后直接进入管道系统,用于绿化或农业灌溉。
成本效益:该系统一方面可以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同时降低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的含量,使之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其特点是过滤后的污水都汇集到地下暗管排水系统中,并设有水泵,可以控制排水暗管以上的地下水位以及处理后污水的排出量。
本方法由澳大利亚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明,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好,其运行费用低,特别适用于土地资源丰富、可以轮作休耕的地区,或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地区。资源环境学院经过技术引进和改良,已经完全掌握了该项技术。
适应范围:比较适宜于湖北省鄂北岗地农业区和城市绿化区。为慎重起见,建议农村地区只用于大田作物(旱作和水稻)。因为大田作物的生长期长,光照时间长,病原体难以生存;而蔬菜等食用作物,生长期短,有的还供人们生食,则不宜采用污水灌溉。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