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傅老师
所在地:上海 上海市
项目简介:
注塑模具进行塑料件生产中,首先需要对模具进行加热,然后完成熔融塑料向模腔的注射;冷却系统随后进行冷却,使塑料固化后,开模顶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而实际生产中,常常由于需要对模具局部温度加以调整和控制。本项目即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控阵感应加热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1)矩阵式感应加热线圈;数个感应线圈单元构成加热矩阵, 矩阵中各个感应加热线圈单元可以按照不同模具表面起伏进行调整,使其对不同的模具(形状)表面均可保持加热感应线圈等距,使加热均匀,使原来需专门配置的加热线圈具备一定的整体柔性功能,具备通用性。2)相控阵感应加热控制系统:对各个感应线圈单元根据程序加热、断电,其加热时间和电流可预设,配合矩阵感应线圈达到模具温度可调控目的。
创新性、先进性:
(1)实现了感应加热线圈的柔性化,使原来每套模具专门配置的感应线圈通用化。
(2)缩短了加热冷却时间,整体上可缩短注塑件生产周期。
(3)可实施模具局部温度可控。
应用范围:
(1) 普通注塑件生产,缩短生产周期。
(2) 缺陷减弱和消除:通过局部温度控制,可以消除和改善注塑件的缺陷,如局部欠充,减弱和消除融接痕以及由于融接痕造成的强度影响等。
(3) 高光注塑件生产。
经济与社会效益:
目前注塑件的实际生产中,主要采用在模具中预设加热、冷却管路,通过管路中流动的油、水进行模具的温度控制,加热时,其传热途径为热水(油)的热量传导给模具基体,再通过模具基体传导至模具表面;冷却时则相反,塑料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由模腔表面至模具内部的冷却管道处,再传导给冷却水。整个生产循环中模具经历了加热-冷却的过程,此过程通常为几十秒至十几分钟。另一类则采用预设加热元件(电热棒或者感应线圈)于模具内,其热量循环过程与上面相同。
本项目中,感应加热由于其“趋肤效应”,仅仅加热模腔表面,在短短几秒可达到需要的模具温度,而冷却时也仅需要冷却模腔表面,交换的热量大大减少,使生产周期大大缩短,提高生产效率。
模具缺陷的挽救:大型注塑件生产中,常常出现注射流末端冷却造成欠充;而有的注塑件生产中,对融接痕处的强度性能及使用寿命有要求,采用本技术,则可是用原模具生产出合格产品,避免了重新开模或者多次修模,避免了损失,节省了试模周期。以上作用均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进展现状:
完成了矩阵感应线圈原型并申报了专利。
完成了相控阵式感应加热原理样机并申报了专利。
对设想内容进行了实际注塑试验验证,取得成果如下:
1)对欠充、融接痕等注塑缺陷改善或者消除效果明显。
2)高光注塑试验中,试验注塑件比普通注塑件提高了表面光洁度,粗糙度减低2-3度。
自主产权情况:
矩阵式线圈已获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各一项;
控制线路方面已获发明专利一项;
项目相关照片:
图1:项目实验现场

图2:四单元感应线圈单元

图3:闭合状态的实验模具
项目合作要求:
合作开发均可。
设备装置完善需要约50万。
注塑件生产企业或者相关行业企业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