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陕西西安市 入职年份: 资料待完善 学历: 资料待完善 毕业院校: 资料待完善
从事领域 其他新材料技术
擅长能力光致变色材料,功能配合物,配合物合成
个人简介
研究方向1. 光致变色材料合成与性质研究本研究方向锁定国际公认性能最优异的二芳基乙烯(Diarylethene),通过合理设计并合成新型光致变色分子,研究其溶液相和固相的光致变色性质、无损读取性质,探讨结构-性质相互关系,开发新型光致变色材料;通过晶体工程方法,自组装金属-二芳基乙烯配合物,合成光致变色单晶材料,研究晶体相的光异构化反应,探讨配位环境下二芳基乙烯配体在聚合物体系下芳基的构型,配体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以及结构的堆积与光反应的关系和规律;制备光致变色薄膜材料,为二芳基乙烯实用化应用奠定理论实验基础。2.功能配合物设计、合成与性质 具有“光呼吸”性质的多孔配合物构筑及其客体分子的可逆的解析-吸附示意图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合理设计、合成新型功能性配体,通过金属离子与配体自组装构建功能配合物单晶,研究晶体结构,孔洞结构,客体分子的可逆解吸-吸附性质,客体分子(离子)识别,气体存储,磁性、光催化等性质。科研情况[1]美国(西安)应用材料创新基金:“新型光致变色薄膜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XA-AM200713), 主持,完成[2]西安理工大学高学历人员启动基金,主持,完成[3]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自然科学专项:“具有光驱动客体解吸性质的微孔配合物构筑”(09JK618),主持,完成[4]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主持,在研[5]西安理工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刚柔相济的微孔配合物构筑”,主持,完成[6]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溶胶-凝胶法制备可无损读取的光致变色薄膜材料”(2011JM6007)主持,完成[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光呼吸”客体解吸作用的多孔配合物构筑及其光驱动客体解吸及吸附性质”(21101125),主持,在研[8]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自然科学专项:“新型可荧光无损读取的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分子合成及性质研究”(12JK0621),主持,在研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