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青海技术市场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陈效华
返回首页

陈效华

咨询客服

所在地:重庆重庆市 入职年份: 资料待完善 学历: 资料待完善 毕业院校: 资料待完善

从事领域 生物医药,其他化学化工

擅长能力生物理论化学

个人简介

博士,教授,2002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9月-2009年6月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今在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

以生物理论化学和酶生物燃料电池为主要研究方向,在电子转移、质子传递、质能传递及其调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了质子电子传递的质子耦合电子传递(PCET)的双通道机理和水协助双质子耦合电子传递机理,首次提出了蛋白质电子空穴传递的“中继站”的概念,发展了一系列蛋白质电子传递中继站,成功地运用一些基本理论方法深入研究了与生命生物过程密切相关的荷质能传输方面的基本问题,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为从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机理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已在《J. Am. Chem. Soc.》、《J. Phys. Chem. Lett.》、《J. Phys. Chem. C&B》和《J. Comput. Chem.》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高档学术论文30余篇。

主讲课程:
本科生《结构化学基础》、《物理化学》(II-1)、《物理化学》(II-2)和《材料化学》,研究生《量子化学》。


研究方向:
1. 电子传递和能量传递:研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固氮和基因复制等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和能量传递的相关问题,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
2. 生物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将生物活性分子和纳米导电材料结合,向生物学习电荷输运,为提高纳米电路和电力运输系统的功效提供方法和思想;
3. 光电能转化机理:深入研究绿色植物利用光能的机理,为设计非天然光合作用中心和人工燃料电池有效生物催化剂提供信息,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及能量转化的能力。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