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江苏南京市 入职年份: 资料待完善 学历: 资料待完善 毕业院校: 资料待完善
从事领域 生物医药
擅长能力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功能性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精细化工及其相关领域
个人简介
女,民盟,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同年在南京能源工程学院(现并入东南大学)工作,1987年调入中国包装公司南京助剂研究所。1991年考入南京化工大学(现为南京工业大学),先后获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为中国化学化工学会永久会员,中国材料学会会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江苏省生物医用材料专业委员学会会员、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会员。教育部科技评审专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评审和规划咨询专家、重庆市科技咨询专家。现在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院/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功能性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精细化工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担任CARBON,InternationalJournalofPharmaceutics,AppliedClayScience,JournalofBiomedicalMaterialsResearchPartA等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无机化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介绍:主要进行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应用及其机理的研究。针对生物材料植入或介入人体后所引起的凝血和体内感染问题,利用纳米技术合成系列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且兼有优异力学性能和抗凝血/抗菌功能的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利用各种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不同抗凝血/抗菌药物修饰改性的无机层状材料【如蒙脱土、氧化石墨(烯)】对聚合物基体的物理化学性能(如力学性能、热老化性能)、表界面性能和生物学性能(抗凝血、抗菌性能和控缓释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细胞学、组织学、免疫学、遗传毒理学和动物实验等试验方法和手段研究所制备的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及装置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另外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也包括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和应用,开发了系列功能性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塑料、橡胶、纤维、涂料、黏合剂等方面。科研成果:针对生物材料植入或介入人体后所引起的凝血和体内感染问题,以黏土、氧化石墨(烯)为基,利用纳米技术,通过对肝素类多糖和非肝素类多糖改性的聚合物材料深入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具有良好力学性能、本体和表面均具有抗凝血/抗菌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已在Carbon,Nanotechnology,Int.J.Pharm.等期刊上发表各类论文八十多篇(其中SCI、EI收录40多篇);获南京市第七届、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相关成果获2009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20项发明专利已授权,部分专利技术已转让给企业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主持和参研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科研项目20多项,包括江苏省科技厅高技术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基金、江苏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教育部博士点等基金、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和多项横向课题的开发研究。2009年申请到首批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与企业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并研发推广新材料。在“有机/无机纳米基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研发的多项技术受到企业和风险投资的青睐,其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纤维、涂料、黏合剂等方面;这类新材料已在农业、建筑业、纺织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展现出诱人的前景,《科学时报》(2010.5)、《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2010.5)等中央重要媒体以及其他报刊杂志对其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相关的采访和报道。教学成果:开设本专科(包括博雅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12门,主编教材一部(科学出版社);承担多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曾获南师大第十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南师大第三届优秀讲义二等奖;两次获南师大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纳米仿生态转光剂及转光农膜的研究获2006研究性教学优秀项目三等奖;指导的毕业论文在2007年、2009年南京师范大学百篇优秀毕业论文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指导的硕士论文获“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2006被首批聘为南京师范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大学生“挑战杯”等各种科技竞赛,获得各类奖项18项,其中获得国家级挑战杯奖项两项(三等);省级挑战杯竞赛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市级竞赛二等奖一项、区级竞赛一项(优秀奖)、校级竞赛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一项;参与的课题:素质教育,造化之门——大学生化学素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