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动态 >  成果推介 I 自然资源领域第五期(2024年第16期总第76期)

成果推介 I 自然资源领域第五期(2024年第16期总第76期)

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4-05-30    浏览量:95

01

青海省海东市崩滑灾害的发生规律研究

成果简介:这一研究成果可为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对海东市崩滑灾害的认识及区域性防灾减灾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目前,对海东市黄土崩滑灾害额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定性评价阶段上,这一成果也可对非黄土类斜坡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工作对海东市乃至整个青海东部地区崩滑灾害的认识及治理提供可靠地科学依据,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多方现实意义。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02

地质扫描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编录中的技术规范研究

成果简介:"地质扫描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编录中的技术规范研究"项目是2014年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地质科研项目,工作周期为2年。项目引进消化国际地质岩心扫描技术,自主研发了一套适合固体矿产勘查的岩心扫描系统,通过360度湿式扫描可以获得完整的高清晰岩心外表面图像,以此还原岩心原貌,并结合辅助软件进行岩心地质编录。该技术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地质编录,为国内首次提出,应用前景广泛。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局


03

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控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课题来源与背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也是法定任务。在国家层面尚未正式出台明确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政策和成熟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规范的情况下,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建立符合青海省省情的生态保护红线评价数据库,优化筛选适合我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法,形成我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提出我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同步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政策研究。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工作任务,并根据环境保护部安排部署,青海省环境保护厅于2014年落实专项经费,由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做为牵头支持单位,开展了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价与划定基础数据收集整理、根据现有技术规范进行探讨性专题评价、及根据不同评价结果叠图形成不同划分方案的对比研究等工作,并与环保部有关部门沟通对接。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建立符合青海省情,可满足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评价需求和规划管理,可指导县级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工作需要,可支持省域生态保护红线监控系统建立的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数据库;(2)优化筛选适合我省省情和生态系统特征的生态保护划定技术与方法,评价分析全省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特点和空间格局;(3)与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重大规划进行衔接,提出符合青海实际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分方案,支持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发布;(4)开展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研究,提出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配套管理政策。技术的创新型:根据评价研究发现,定量指标法(NPP法)更为符合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且此方法评价的结果表明水、光、热条件较好的地区生态服务功能好。为进一步客观评价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在"模型法"基础上,将采用"模型法"得出的防风固沙功能评价数据替换为"定量指标法"得出的数据,即采用"定量指标法"得出防风固沙功能评价数据与"模型法"得出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功能评价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布(综合法)。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定量指标法与模型法都是目前常用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模型,而且在大区域尺度上能较为客观反应生态环境状况,而且结合两种模型得到的四套方案也比较符合青海省省情。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


04

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重点地区水文地质调查

成果简介:本项目应用了222Rn浓度变化及温度监测资料进行地表水转化地下水的定量计算,得出那陵格勒河出山口至溢出带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转化率为45%左右;在那陵格勒河流域采用了地下水位波动法对地下水补给量进行评价,得出多年平均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为166.42万立方米/年;以湿地面积变化作为生态约束条件,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那陵格勒河冲洪积扇区生态影响相对较小的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5万立方米/年;采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模拟地下水库在多年平均补给条件下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过程,评价了地下水库的正常调蓄库容为30.9亿立方米;在那陵格勒河冲洪积扇区圈定了一处巨型富水区,可建成内设三个特大型水源地的供水基地。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


05

青海省东北部地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研究与找矿靶区优选

成果简介: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青海省东北部地下热水的形成机理研究,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热储特征研究,提交靶区10处。其中中高温热水靶区六处分别是:共和县恰卜恰地区、贵德县扎仓寺、罗汉堂、新街地区、兴海县温泉乡、同仁县兰采地区;低温热水勘查靶区三处分别是:西宁市北川地区、互助县威远镇、海晏县甘子河地区;干热岩1处为共和县恰卜恰地区—贵德扎仓寺地区。依托优选的地热靶区为青海省东北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


06

青海省格尔木市福琨山玉石矿质研究与找矿突破

成果简介:"青海省格尔木市福琨山勘查"项目是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工作周期2012年3月-2013年3月。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和成矿类型的综合研究、综合分析,认为区内玉石矿产的成因属热液接触交代型,与区内华里西期花岗岩类岩浆岩有密切的生成联系。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勘查成果,在矿区范围内共圈定出≧5cm的玉石矿化体55条,估算出的玉石矿333+334资源量2828.45吨,具有较高的经济意义。其矿床的开发必将加快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振兴地方经济。该项目建立的找矿模式和方法对今后寻找玉石矿产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