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动态 >  成果推介I林草领域第8期(2024年第5期总第66期)

成果推介I林草领域第8期(2024年第5期总第66期)

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4-03-22    浏览量:80

1.青海退化草地恢复草种种植适宜区划

成果简介:本项目利用青海省植被生长季多年平均NDVI数据,进行趋势率分析及阈值确定,通过阈值确定草地退化面积,完成青海省退化草地的等级及其面积和空间分布状况。选用气温、降水和海拔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的指标,确定适宜性指标阈值,最终获得青海退化草地恢复草种种植的气候适宜区划,并结合青藏高原地区牧草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成果,最终确定每种牧草的气温、降水指标阈值。在气候适宜性指标阈值的基础上,提出栽培牧草不适宜土壤类型,并叠加土地利用图,去除非草地地类,确定每种牧草的气候+土壤适宜性指标阈值。在此基础上,考虑地形因素,添加牧草种植区域的坡度适宜性,将坡度小于15度,作为区划指标界限,确定气候+土壤+地形适宜性指标阈值。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及评估规范

成果简介:本标准规定了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与评估指标、资料收集、样地(方)设置、监测方法、评价方法、监测成果等内容。针对监测内容开始收集资料,进行样地布设,采用的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到形成监测成果,然后进行档案保存和整理等技术步骤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规范性表述。通过本标准的全面推广,为政府部门制定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统一的标准规范,可以准确评估工程实施效益,为基层技术推广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


3.天然林管护工作规范

成果简介:天然林资源管护是保护森林资源最为重要的方式和途径,通过规范管护对象、管护培训、管护绩效考核、管护设备、管护档案等,通过系统化、普遍适用、科学的天然林资源管护的工作规范,可以解决目前在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存在各级管理部门在制度设计上的不统一、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导致的工作效率低、应急反应能力不强、效果不明显、考核不到位现象。《天然林管护工作规范》的实施,对科学规范开展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对各管护单位规范开展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及管护人员培训、管护档案收集、管护设施设备购置等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天然林保护中心


4.青海省天然草地资源分析研究

成果简介:该成果利用外业调查固定监测点和遥感影像建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摸清青海省草原面积分布、类型等级、利用现状、生态状况等基础信息。通过外业调查计算产草量与等级、综合植被盖度、草原覆盖率等,将属性赋于小班;通过遥感影像提取地面调查样本和小班的影像波谱特征、高程、坡度、坡向、降水、气温等多因子信息,提取具有主导生态功能的植物组合信息,建立健康指数、退化程度、生态产值评价模型。通过该成果的应用提高草原精细化管理水平,明确草原管理范围,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草地资源提供信息基础、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5.青海省草原划定技术规范

成果简介:该项目制定了《青海省基本草原划定规范》,规范了草原划定中的技术标准,结合青海省草原分布、生态功能使用情况,将青海省草原类型进行了整合,划定了10个类型,对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开展草原保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建设青海省基本草原划定系统,划定信息统一录入系统,解决了传统资料不易查找、易损坏和丢失的弊端。统一了青海省现有草原划定类型,划定区块面积做到了应划尽划。该成果的应用有利于保障农牧户的综合权益,也有效提升了草场利用率,保障了农牧户应有的草场权益。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6.青海省饲草地现状分析研究

成果简介:为解决饲草种植地块底数不清,养畜生产数据零散粗略,缺乏制定产业发展和牧区振兴规划计划基础信息等问题。本项目按照农业农村部新的分类标准制作底图,对所有基础数据的预处理,大量矢量图的勾绘、整合处理等。并指导外业调查技术、有效衔接外业工作,结合地面调查样地、解译全省主要区县(38个)饲草地的空间分布及图班勾绘。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摸清全省饲草生产本底与区域分布,对保障饲草有效供给、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的必然要求。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7.三江源区退化草地典型分布区时空动态与关键地形特征研究

成果简介:项目主要依托遥感影像数据,结合手机信令数据和地形等因素,利用数据统计分析,分别从三江源区全域、典型区域(河南县)、典型样区(10个)三个尺度,分析高寒草地退化的时空动态与地形特征,及高寒草地退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经分析,高寒草地退化地形从坡度来看主要分布于缓坡地,从坡向来看主要分布于阳坡,且阳坡草地的退化率均大于阴坡草地,该现象在海拔3500米以下区域尤为明显;手机信令数据分析表明人员流通人次较少(即流通人次在500以下)的区域中存在高寒草地退化面积较大,可能原因是由于放牧人员集中在流通人次500以下。该项目的研究为三江源区高寒牧场管理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



联系人:孔佩瑶0971-6121697(18509712296)

成果来源: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