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动态 >  成果〡林草领域推介第6期(2024年第2期总第63期)

成果〡林草领域推介第6期(2024年第2期总第63期)

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4-01-24    浏览量:114

1.高寒草原梭罗草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利用配套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通过对梭罗草生境普查、染色体核型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栽培技术及抗逆性机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掌握了梭罗草(Kengyiliathoroldiana)在青海省的主要分布区及其群落特征,阐明了梭罗草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在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生态恢复适宜草种选育方面取得了突破。进一步验证了梭罗草染色体组成、开花习性及花粉发育特点,揭示了梭罗草具有生殖分配高、生长周期短的特征。优化了梭罗草AFLP遗传体系,构建了DNA指纹图谱。建立了梭罗草原始材料圃和种子扩繁田,通过8年的栽培驯化,选育出的新种质材料具有返青早、早熟、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在玛多县、玉树县、曲麻莱县等地区生长良好,干草产草量为4256kg/hm2,种子产量为492kg/hm2。是目前人工选育适宜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唯一生态草种。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2.青海高原生态区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1、围绕青海主要作物春小麦、春油菜、马铃薯、蚕豆等开展研究,对不同作用机理的50种除草剂,在青海典型黑钙土和栗钙土土壤类型条件下,设置不同施用剂量,全生育期观察植株生长状况,结合考种试验结果对每种除草剂药害症状及安全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完成了每种除草剂在不同作物上的最佳使用剂量、最佳使用时期、药害典型症状及恢复情况等安全使用技术。2、对乙草胺和氟乐灵对油菜产生药害后的9种药害缓解措施效果进行了比较,施另外探索了利用青稞白酒酒糟缓解氟乐灵对油菜的药害缓解措施。3、研究了氟乐灵等5种除草剂分别在马铃薯田、油菜田、蚕豆田耕作层土壤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群落动态变化;完成了氟磺胺草醚等5种除草剂在非耕地中的真菌、细菌、放线菌的群落动态变化、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土壤微生物C、N量的动态变化研究,总体表现为抑制-增高-恢复。4、利用生物富集法,分离得到氟乐灵降解菌株5株,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降解菌株2株,对其进行降解效率测定,结果表明,3d赖氨酸芽孢杆菌EA-5-1对在添加浓度为300ppm时,二氯吡啶酸降解49.27%,氨氯吡啶酸98.54%,500ppm添加浓度时对两种药剂的降解效率很低,说明该菌株无法适应该药剂浓度。而复合菌株属芽孢杆菌EA-5-2在500ppm添加浓度时3d,对两种药剂的降解效率分别为二氯吡啶酸降解59.72%,氨氯吡啶酸未检出。5、项目提供的资料齐全,技术路线合理,结果可信。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成果评价,结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先进水平。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3.山杨苗木繁育及造林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成果解决了山杨苗木繁育、山杨造林等技术问题,为青海山杨天然林群落恢复,确保天然林保护成效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提供了苗木繁育及造林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在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区均能推广应用,对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林业发展,维护现有林业生态工程成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生态建设和谐发展将会起到良好的技术支撑作用,对推动青海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青海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广应用措施:1.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山杨播种育苗技术”和“山杨根插育苗技术”,组织规模化苗木繁育,为天然林修复提供优质苗木;2.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山杨造林技术”,在不同林地环境条件下,采取不同人工造林措施,对难以自然更新的林地通过人工造林更新恢复森林植被,提高天然林修复效果。

成果完成单位:同仁县兰采林场

4.青海省北山林区紫果云杉育苗及造林技术



     

成果简介:紫果云杉是云杉林主要建群种之一,开展北山林区紫果云杉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对丰富云杉群落多样性,维持群落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项目通过紫果云杉种子采集、处理、整地作床、播种、苗期管理等一系列的技术试验,形成了紫果云杉播种育苗技术,制定了技术方案。项目通过区域造林试验、生长情况调查和对比分析,总结出了适用于高寒地区紫果云杉造林技术,为高海拔地区营建紫果云杉林提供技术保障。项目研究思路明晰,技术路线合理,资料翔实,形成的技术方案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成果评价,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成果完成单位: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

5.青海云杉二代优树选择技术



     

成果简介:青海云杉为我国特有树种,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造林绿化和水源涵养林树种,在祁连山、贺兰山、西倾山地森林草原气候常形成演替顶极群落。分布面积广而稳定,为山地暗针叶林带最主要的组成树种。青海云杉疏密度大,蓄积量高,木材质量较好,是我省主要的建筑用材,也是林区人工更新的目的树木。从青海云杉的自然生长情况来看,种类多,良莠差异大,其中有些生长缓慢,林木尖削度大、干形不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种源的遗传品质低劣。选择可积累有利基因的频率,改变林木群体的遗传结构,提高林木群体的遗传水平,实现对林木群体多层次变异的综合利用。优树选择就是从基本群体内,根据选种目标,按表型精选单株,并从中选的单株上分别采集种子或穗条进行繁殖,通过鉴定比较,评选遗传品质优良的单株,建立采穗圃或种子园,作为良种繁育的基地。优树选择充分利用了树木多年生特性,受环境因素干扰小,育种效果好。因此,对青海云杉进行科学选种,选出速生、丰产、优质的优良类型和单株,建立种子园,开展林木选种和良种繁育工作,是我省林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1974年在原青海省农林局领导下,由青海省农科院组织了青海云杉单株选优,参加的单位有省林业局、省林研所、黄南州麦秀林场、大通县东峡林场、互助县北山林场、乐都下北山林场和湟中县上五庄林场。通过外业调查和内业计算,共选出青海云杉优良单株62株,其中东峡林场在青海云杉长势较好的鹞子沟纯林中单独选出青海云杉优良单株50株。青海省东峡林场于1977年利用这些优树在通过嫁接成功营建青海云杉第1代无性系种子园。2003年以该无性系种子园为原始材料,从19个无性系中选择生长较好的13个无性系分别采穗嫁接,每个无性系培育30-50个分生株,建立了青海云杉1.5代无性系种子园。青海云杉第1代无性系种子园选出的优良无性系经子代测定后于2015年建立了青海云杉第2代无性系种子园,为有关国营林场建立青海云杉种子园提供了有利条件,能更好的落实“种子生产基础化、采种专业化、种子质量标准化、造林用种良种化”的方针,培育出速生、优质、丰产的青海云杉人工林。

成果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6.观赏植物新疆忍冬苗木繁育及示范推广



    

成果简介:本项目为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主要进行了观赏植物新疆忍冬的苗木繁育、南北山风景林地和市区各大公园绿地栽植示范推广,项目通过3年的实施,共完成繁育苗木51.08万株,完成示范造林100亩,栽植苗木13150株,完成在南山公园、人民公园等园林绿地示范栽培20.5亩。项目实施中通过开展新疆忍冬播种、扦插繁育技术研究,全面总结了播种繁育技术,编写了《新疆忍冬播种繁育及栽植技术规程》,为大量繁育新疆忍冬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开展不同海拔的区域栽培试验,进行物候观测及生长量测定,为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西宁市风景林地及城市园林绿地内进行推广示范,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绿化生态建设的植物品种。在联点扶贫村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了项目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步伐,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成果完成单位:西宁市园林植物园


成果来源: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联系人:孔佩瑶 0971-6121697  18509712296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