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3-06-21 浏览量:77
成果简介:本课题围绕高寒地区草地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监管需求,开发集成了天然草地数据自动采集站、放牧监测系统、养殖棚舍环境监测系统等6大系统,研发了以草地管护员为基础的草地家畜网格化数据采集微信小程序、草原样地数据采集APP,结合天然草地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构建,形成了“6+2+1天然草地畜牧业数据采集模式”,提升了草地畜牧业实时监测与数字化管理的技术集成水平;开展了星地同步观测试验,对卫星遥感提供标定数据,为天、空、地一体化提供了地面技术支撑。通过无人机遥感获取地面多光谱数据采集分析,实现了对草地覆盖度、草场产量的高精度监测,构建了冷季补饲分析模型;在项目区建立了核心示范区156.20万亩,辐射区324.86万亩,实施生态畜牧业精细化管理家畜20.83万羊单位;建立不同草地类型自动数据采集站45座,数据采集点67个,自动称重系统2套;研发牲畜可穿戴定位与轨迹记录硬件设备、家畜点数设备、畜棚环境监测设备3项;为海北州及四县生态监测点采集技术员配备草原样地采集设备8台,建成微信程序采集数据草原管护员队伍270人;通过数字模型的构建,对项目区典型牧户进行了划区轮牧、游牧路线优化和家畜补饲试验,试验区牧草产量提高20%,辐射区提高3%,藏系绵羊平均胴体重大于16Kg的达95%以上,羔羊成活率达98%以上;项目在典型区域进行了应用示范,开展了以大数据驱动的生态畜牧业管理、游牧方案优化、放牧补饲、划区轮牧及生态监控 等,效果良好,为高寒草地生态畜牧业向信息化、科学化、智能化发展奠定基础。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成果简介:本研究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农作物生理生态知识,植被遥感技术,机器学习法等先进方法,开展西宁、海东两市作物种植状况的实时识别、长势监测及产品品质预估工作,并集成精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该地区构建作物生长实时监测-智能诊断-定量调控一体化作物精准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支撑。项目在高分遥感卫星影像的作物识别技术、多源数据融合的作物生长参数和产品品质反演技术、省域作物生长监测与生产力预测技术、利用“互联网+”服务模式开展精准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先进性。项目成果通过青海省农村信息化平台的集成,利用“互联网+”服务模式开展精准农业科技服务,推动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一体化作物精确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全面提升了我省全程信息化精准农业科技服务的能力。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
成果简介: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实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原地区广电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监测和态势感知体系,通过全程监控广电信息业务的运行过程,以数据为核心,全面采集系统安全数据,集中分析安全风险,提取安全事件,并针对性的提供管控手段,将固化安全基线转化为动态且面向业务的安全服务,从而实现安全可信、可管、可控的最终目标,为广电业务的开展建设一套成熟稳定的支撑平台。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广播电视局
成果简介:基于天地一体滑坡多源监测大数据分析与智能预警系统研究”项目,利用GNSS技术、传感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方法,运用GNSS地表位移监测、裂缝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雨量监测、地下水监测及西宁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多源监测数据,针对西宁市南川东路南山西坡滑坡体多源大数据进行了滑坡数据挖掘、特征值提取和数据分析等研究工作;采用基于改进的K-means均值聚类的多源滑坡数据挖掘技术和增强梯度回归模型、滑坡临界切线角的多源滑坡监测数据分析技术手段,利用自主改进的BP神经网络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南山西坡进行了滑坡灾害预测,建立了基于天地一体滑坡多源监测大数据分析与智能预警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源监测大数据分析新研究,实现了报表和预警信息发布;实现了南山西坡滑坡体全天候、全方位、全天时、高精度、自动化的监测与预警;实现了监测数据实时查看、成果展示,提升了南川东路滑坡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水平,为掌握南川东路滑坡地质灾害变形规律、险情预报提供了数据支撑,为西宁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信息化检测手段和工具,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一道坚固防线。
成果完成单位:西宁市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
5.科技大数据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成果简介:本项目通过国内先进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集成技术,搭建科技创新知识服务平台的底层存储,确保了项目平台运行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稳定性及可持续性。针对我省科技信息服务现状与不足,以科技信息资源整合与统一发现为核心,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架构,直接调用万方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所有资源,同时调用私有云的所有资源,实现对现有镜像资源系统、本地自建特色资源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集成整合,形成了资源发现、分析评价、知识管理与服务、运营管理、开放接口等五大系统与服务,为用户带来高效便捷的科技信息服务。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
6.AI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技术在治安管理中的应用
成果简介:项目以公安专网为依托,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渠道,采用先进AI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利用计算机及其移动网络以及数据库技术等。设计充分考虑了《全国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规划和要求。采用了以AI人脸识别技术的信息采集和WebService技术,VPN技术和B/S架构的平台建设应用方案。优化了高强度的日照导致采集设备获取人脸图像时出现过度曝光、轮廓不清晰、特征不明显等情况的人脸识别算法;采用1:1比对,提高了设备在高原的识别率。拓展了数据采集渠道,采用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利用解耦、松散的开发模式,为今后技术的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奠定了应用基础。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公安厅治安警察总队
7.市场监管大数据应用与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项目解决了机构改革后,原工商、质检、食药监、知识产权等全量业务领域的业务事项分散的问题,项目组通过自主研发的逻辑关联检测自修复算法,实现对市场监管全业务领域庞大数据进行自动清洗和修复;通过基于OpenCV用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特征目标训练分类器,并通过增加LBR特征,使得违法行为视频检测的速度和准确率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对大数据平台中视频数据中的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自动抓拍;通过人工智能与微服务隔离机制,解决访问控制以及数据中心外部安全、内部东西流量之间的安全防护问题。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成果简介:本项目基于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和青藏高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之所需以及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特征,结合大数据和国产高分遥感技术,探索高寒草地退化及动态演绎的驱动因子,揭示高寒草地时空演变规律,构建高寒草地遥感快速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少量地面调查数据的高寒草地实时快速多尺度遥感监测技术,研发基于大数据的高寒草地智能监管与决策支持动态监测系统与信息服务平台,促进高寒草地快速监测和智能高效管理,提高青海高原草地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精准化,为实现高寒草地生态安全和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院
成果简介:项目收集整理了青海省高寒草地相关的基础地理、业务专题、科学考察、社会感知等数据;提出了高寒草地多模态数据建库方法,构建了TB级的青海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时空数据集。基于相关性分析、残差趋势分析、神经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了高寒草地退化指标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了高寒草地退化综合评价模型,初步提出了高寒草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10.科技大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提升
成果简介:本项目以创新活跃度相对较高的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为例,从企业创新能力、人才问题、发展的优劣势等借助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理论框架,建立包括研发、人才和知识溢出等影响创新产出生产要素的分析模型,提出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应建议;通过调研问卷法,SWOT分析法,分别选取青海部分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分析,研究目前企业人才缺失问题现状并对应提出加强科技援青等多方面人才引进、加强本地人才激励管理等对策建议;通过归纳总结法,提出加大内部创新主体培育、借助发达地区资源支持、优化内外部发展环境等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成果来源: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联系人:孔佩瑶 0971-6121697 18509712296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