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3-03-01 浏览量:68
规程简介:本规程规定了旱作甘蓝型春油菜机械化覆膜穴播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残膜回收等技术措施。适用于青海省年降水量300mm~500mm,海拔高度2000m~3000m,种植甘蓝型春油菜的旱作农业区。其中播前准备包括选地和整地、施用基肥、品种选择及拌种、覆盖地膜的选择、覆膜穴播机械的选择;覆膜穴播对播期、播量、覆膜穴播要求等进行了规定;田间管理对放苗、间苗及定苗、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防治、收获和残膜回收进行了说明。
规程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规程简介:本规程规定了枸杞(LyciumchinenseMiller)篱架设施搭建、结果主枝骨架培养,结果枝组培养等技术。本规程适用于青海枸杞产区。研究团队通过引用篱架设施,筛选出经济适用的篱架材料,建成能有效促进枸杞生长的篱架搭设模式。通过篱架栽培,可明显提高枸杞的生长指标。与普通栽培相比,树高、树冠半径、结果枝数量、结果枝长、结果枝分布空间的增幅分别为116.05%、6.9%、33.14%、28.28%、112.02%;结果枝密度从125.882个/m3降低到72.612个/m3;匍匐率从66.97%降低到2.28%;每亩增产9.43%,增收1000元。利用篱架栽培,可有效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16.18%、采摘效率10.25%、整形修剪效率37.75%,降低弃枝19.90%,节约药剂成本14.27%。篱架栽培技术基本杜绝了植株受风沙危害的问题,有效提高枸杞植株的抗风能力和通风透光性,是枸杞优质丰产栽培史上的一次革新。
规程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规程简介:本规程规定了黑果枸杞经济林栽培的主要技术操作流程及要求,在今后的实际生产中,要严格按照本规程操作,规范了黑果枸杞种苗培育、整地、栽植时间、栽植方法、水分管理、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技术。本标准规定的技术易于掌握,为黑果枸杞经济林栽培的标准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规程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规程简介:本规程规定了牦牛胚胎现场快速冷冻保存和解冻技术操作程序,效率高、效果较好,便于牦牛胚胎的保存、运输和移植,有利于胚胎移植、体外受精等新技术在牦牛改良和生产方面的推广应用,也是帮助优良种畜引进的方法之一,对加快牦牛优良品种的扩繁和畜种的改良进程、优良家畜生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立优良基因库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此项技术成果有利于我省牧区牦牛繁殖育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规程完成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规程简介: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后茬复种绿肥毛叶苕子或箭筈豌豆的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绿肥利用技术、后茬作物的减施化肥技术要求。复种绿肥可以减施后茬作物化肥用量、培肥地力,是减施化肥的重要途径,对我省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标准的制定对规范小麦后茬复种绿肥毛叶苕子或箭筈豌豆种植技术及后茬减施化肥技术,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的肥力,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规程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规程简介:受到苜蓿生产传统观念的影响,苜蓿生产中冬春季一直处于无管理状态,导致紫花苜蓿在高寒地区自然越冬率很低,甚至在很多地方不能越冬,成为限制紫花苜蓿种植利用的一大障碍,制约了紫花苜蓿草地成功建植和可持续利用。为了使紫花苜蓿能够适应冬季严寒少雪、春季干早多风的高寒地区生长环境,紫花苜蓿越冬及返青成为高寒地区多年生豆科牧草利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改变对紫花苜蓿田冬春粗放管理状况,是保护和提高苜蓿越冬性、促进苜蓿正常返青的重要措施。
规程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