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2-12-19 浏览量:83
成果简介:本项目综合交叉应用多种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手,尤其应用现代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对青海省野生油麦吊云杉、青海云杉、梭梭、沙拐枣、华福花、西伯利亚白刺、羽叶丁香分布进行精确定位和详细调查,基本掌握其种类、数量、地理分布等,实现了资源调查从面积分布到株数定量的突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全省野生植物资源监测评价体系,为科学有效地开展对极小种群和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及预警体系提供依据。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成果简介:本项目通过外业调查和内业计算,共选出青海云杉优良单株62株,其中东峡林场在青海云杉长势较好的鹞子沟纯林中单独选出青海云杉优良单株50株。青海省东峡林场于1977年利用这些优树在通过嫁接成功营建青海云杉第1代无性系种子园。2003年以该无性系种子园为原始材料,从19个无性系中选择生长较好的13个无性系分别采穗嫁接,每个无性系培育30-50个分生株,建立了青海云杉1.5代无性系种子园。青海云杉第1代无性系种子园选出的优良无性系经子代测定后于2015年建立了青海云杉第2代无性系种子园,为有关国营林场建立青海云杉种子园提供了有利条件,能更好的落实“种子生产基础化、采种专业化、种子质量标准化、造林用种良种化”的方针,培育出速生、优质、丰产的青海云杉人工林。
成果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成果简介:本项目研究的美洲黑杨和小叶杨再叫优良无性系,融合了母本美洲黑杨的速生性状,小叶杨的抗逆特性,在西宁地区一年生苗高平均为270cm,根茎1.63cm,分别超过青杨雄株28.5%和21.6%,高径生长优势明显,适应范围广泛,能使用青海高原的特殊自然气候和环境条件,在西宁、大通、共和县沙珠玉、都兰县向日德、乌兰县、玉树州等地均能正常生长,并具有一定的耐高寒、耐贫瘠、抗病害的能力。
成果完成单位:西宁市湟水林场
成果简介:成果提供了苗木繁育及造林技术,解决了山杨苗木繁育、山杨造林等技术问题,1.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山杨播种育苗技术”和“山杨根插育苗技术”,组织规模化苗木繁育,为天然林修复提供优质苗木;2.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山杨造林技术”,在不同林地环境条件下,采取不同人工造林措施,对难以自然更新的林地通过人工造林更新恢复森林植被,提高天然林修复效果。 成果完成单位:同仁县兰采林场 成果简介:该课题针对互助北山林区引种紫果云杉营造人工林,比较了不同海拔、坡向和坡位区域内,紫果云杉人工林的林分特征,并建立了树高曲线方程;调查研究了北山林区高海拔区域39年紫果云杉 人工林林分高生长,以及单木紫果云杉基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规律;在河滩新积土新造紫果云杉林长势优于同海拔的栗钙土。 成果完成单位: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 成果简介:项目确定了播种育苗的时节及种子处理方法。通过项目两年的实施,进一步熟化了北美海棠播种育苗技术,确定了西宁地区最佳育苗时间为春季(即土壤解冻20cm),最佳种子处理方式为沙藏处理。合理确定了造林时季。北美海棠造林地点选择具有灌溉条件的山地,通过不同季节造林,经过两年的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春季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秋季造林。 成果完成单位:西宁景林林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成果来源: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联系人:孔佩瑶 0971-6121697 18509712296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