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动态 >
成果〡林草领域科技成果推介第一期(总第二十四期)
成果〡林草领域科技成果推介第一期(总第二十四期)
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2-11-30
浏览量:100
成果简介:本项目对“青海云杉优良无性系选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是属我国青海云杉研究中首次开展青海云杉单株选优,并成功营建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成熟。通过对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无性系进行生长和材性性状指标综合评价,共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生长和材性性状遗传增益效果明显,增益幅度达11~17%。还对选出的4个优良无性系在青海省开展了区域试验和嫁接扩繁,共扩繁优良无性系嫁接苗1035株,嫁接技术成熟,嫁接成活率达85%以上。成果简介:本项目集青海云杉遗传改良42年经验,借助现代林木遗传改良理论与技术成果,根据青海省大通县东峡林场的青海云杉主要利用方向和种质特点,在对现有青海云杉初级无性系种子园遗传测定基础上,充分发掘无性系当代和子代遗传变异,优选和构建高育种级种子园的亲本群体,制定合理的无性系配置设计和建园技术,高质量建成种子园,为该地区高质量青海云杉人工林培育提供优良种质。成果3:高寒草原梭罗草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利用配套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本项目通过对梭罗草生境普查、染色体核型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栽培技术及抗逆性机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掌握了梭罗草(Kengyiliathoroldiana)在青海省的主要分布区及其群落特征,阐明了梭罗草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在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生态恢复适宜草种选育方面取得了突破。进一步验证了梭罗草染色体组成、开花习性及花粉发育特点,揭示了梭罗草具有生殖分配高、生长周期短的特征。优化了梭罗草AFLP遗传体系,构建了DNA指纹图谱。建立了梭罗草原始材料圃和种子扩繁田,通过8年的栽培驯化,选育出的新种质材料具有返青早、早熟、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在玛多县、玉树县、曲麻莱县等地区生长良好,干草产草量为4256kg/hm2,种子产量为492kg/hm2,是目前人工选育适宜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唯一生态草种。成果简介: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形成以下结论:1、围绕青海主要作物春小麦、春油菜、马铃薯、蚕豆等开展研究,对不同作用机理的50种除草剂,在青海典型黑钙土和栗钙土土壤类型条件下,设置不同施用剂量,全生育期观察植株生长状况,结合考种试验结果对每种除草剂药害症状及安全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完成了每种除草剂在不同作物上的最佳使用剂量、最佳使用时期、药害典型症状及恢复情况等安全使用技术。2、对乙草胺和氟乐灵对油菜产生药害后的9种药害缓解措施效果进行了比较,施另外探索了利用青稞白酒酒糟缓解氟乐灵对油菜的药害缓解措施。3、研究了氟乐灵等5种除草剂分别在马铃薯田、油菜田、蚕豆田耕作层土壤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群落动态变化;完成了氟磺胺草醚等5种除草剂在非耕地中的真菌、细菌、放线菌的群落动态变化、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土壤微生物C、N量的动态变化研究,总体表现为抑制-增高-恢复。4、利用生物富集法,分离得到氟乐灵降解菌株5株,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降解菌株2株,对其进行降解效率测定,结果表明,3d赖氨酸芽孢杆菌EA-5-1对在添加浓度为300ppm时,二氯吡啶酸降解49.27%,氨氯吡啶酸98.54%,500ppm添加浓度时对两种药剂的降解效率很低,说明该菌株无法适应该药剂浓度。而复合菌株属芽孢杆菌EA-5-2在500ppm添加浓度时3d,对两种药剂的降解效率分别为二氯吡啶酸降解59.72%,氨氯吡啶酸未检出。成果5:青海省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
成果简介:本项目综合交叉应用多种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手,尤其应用现代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对青海省野生油麦吊云杉、青海云杉、梭梭、沙拐枣、华福花、西伯利亚白刺、羽叶丁香分布进行精确定位和详细调查,基本掌握其种类、数量、地理分布等,填补了青海部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空白,实现了资源调查从面积分布到株数定量的突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全省野生植物资源监测评价体系,为科学有效地开展对极小种群和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及预警体系提供依据。
成果6:四季锦带等4种绿化树种引进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本项目通过引进紫叶矮樱、四季锦带、重瓣红叶榆叶梅、金叶复叶槭、金叶风箱果、北美绚丽海棠、甜山楂、丝棉木、美国红枫、胶东卫矛等10个城镇园林绿化树种,进行了相应的物候期观察、生长量测定和越冬适应性试验。根据生长表现,确定了树种在西宁市的生长适应性。分别采取扦插繁殖、播种繁殖、嫁接繁殖等方法,总结出了整地与土壤处理、插穗种子处理、生长素处理浓度、播种量、苗木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苗木定植、砧木选择与嫁接等关键技术。结合引种观察和繁育试验,总结出了紫叶矮樱、四季锦带、金叶复叶槭、丝棉木四个树种,在高原地区的育苗和栽培技术,并进行了园林应用。
成果来源: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联系人:孔佩瑶 0971-6121697 1850971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