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2-08-30 浏览量:148
成果1:基于盐湖化工氨合成工序稳态模型开发
成果简介:通过对通用过程模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改进型氨合成工艺、卡萨利氨合成工艺的稳态模型,氨合成塔动态模型,完成氨合成反应优化操作条件选择、氨合成工序主要组成工艺指标优化,对氨合成塔开车过程和正常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其推广与普及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对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有推动作用。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成果2:含锂卤水体系25℃下的体积性质研究
成果简介:本项目针对柴达木盆地含锂盐湖卤水的组成特点,测定了25℃下五种含锂卤水三元子体系的密度,拟合得到了三元体系的不同离子间相互作用的混合参数,预测了25℃下四元、五元含锂卤水的密度,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为盐田生产提供了指导。通过测定高氯酸锂和三氟甲基磺酸锂溶液不同浓度下的密度拟合得到了单电解质离子相互作用模型体积参数,并计算了两种纯盐溶液的表观摩尔体积,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度较高。
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成果3:镁水泥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与示范
成果简介:“镁水泥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与示范”属于青海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可以在高寒地区或盐渍土地区推广应用。该项目的科研成果,是充分利用青海省盐湖氯化镁资源和白云石资源,开发应用镁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同时为我国交通工程行业提供一种新型材料,尤其是在青藏地区提供一种新型筑路或修补路面材料。该项目主要结论:(1)以轻烧粉,砂石以及改性剂,再加入一定浓度氯化镁溶液,按照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制成镁水泥混凝土,并利用此混凝土来修筑镁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时修筑示范路面1000m。修筑示范路面早期抗压强度增加很快,三天就能通车,后期力学性能基本保持稳定。(2)以苛性白云石粉与轻烧粉的混合料,砂石以及改性剂,再加入一定浓度氯化镁溶液,按照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制成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利用此混凝土来修筑镁水泥混凝土路面220m以及涵洞1道。修筑示范路面早期抗压强度增加很快,三天就能通车,后期力学性能基本保持稳定。涵洞整体强度高,稳定性及耐久性良好。该项目科研的成果,可以有效解决青海盐湖氯化镁,使“镁害”转变成镁资源;同时解决高寒地区或盐渍土地区的普通水泥耐盐性较差以及耐寒差的问题。
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成果4:年产3万吨食品级氯化镁关键技术开发
成果简介:本项目采用盐湖水氯镁石为原料生产食品级氯化镁工艺开发,采用PE加活性炭烧结的微孔过滤设备进行原料净化,实现更高效吸附卤水中的有机质以及粒径较小的不溶物。研发出减压高效蒸发设备,实现快速蒸发,降低能耗。建成一条年产3万吨食品级氯化镁生产线,实现产品质量指标MgCl2·6H2O:w/%≥99.7;Ca:w/%≤0.07;SO4:w/%≤0.02;水不溶物:w/%≤0.02;色度/黑曾≤20;铅/(mg/kg)≤1。该项目充分合理的利用盐湖镁资源,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开发,突破制约盐湖资源向规模化、产业化深度开发发展的“瓶颈”。对于延伸产业链、解决镁资源过剩问题有积极意义。该项目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新型高效蒸发设备,促进了中小企业设备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中国镁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青海柴达木盐湖资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企业示范生产线。
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成果5:电催化清洁生产铬酸酐的基础研究
成果简介:电催化清洁制备铬酸酐技术以工业重铬酸钠溶液为原料,利用离子膜电解的方法,制备出铬酸-重铬酸钠混合溶液,再通过有效的分离方法,结晶分离出铬酸酐产品。本项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清洁:以电为能源,生产过程全密封,无含铬废气、粉尘、废水的排放;副产品氢氧化钠、氢气和氧气不仅可商售还能应用到其他铬产品的生产工艺中,无含铬副产品的排放;生产设备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使用寿命久,对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污染小。②高效:电催化合成铬酸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选择性高,铬的利用率近100%,即原料中的铬可全部转移到产品中,钠离子可全部被分离出来,以氢氧化钠的形式返回铬铁碱溶工序。③易控:工艺过程全部电气化,通过一些成熟的联动装置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控制反应进度,实现安全生产,同时减少了占地面积,可以实现大规模集成生产线。本技术相比传统的硫酸法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推广前景良好。按年产10kt铬酸酐计,相比传统的硫酸法技术,利用电催化技术生产铬酸酐达产后可较原工艺减少浓硫酸消耗16kt,含铬芒硝18kt、含铬废气20kNm3,节约成本约为800万元,同时,副产氢氧化钠8kt,氢气2.24MNm3,氧气1.12MNm3。
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成果6:大柴旦盐湖卤水硼的清洁提取工艺研究 成果简介:该项目通过测定单硼酸盐、二硼酸盐、三硼酸盐、四硼酸盐和五硼酸盐等系列硼酸盐水溶液及真实卤水的核磁(NMR)及拉曼(Raman)光谱,解释了硼酸盐能“稀释成盐”的原因是多聚硼氧配阴离子发生了解聚反应,生成了更为稳定、溶解度更小的硼氧酸盐。该项目将“稀释成盐理论”用于大柴旦盐田提硼,研究了除镁过程芒硝添加量及添加方式对除镁结果的影响,通过两段除镁的使镁的脱除率为75.9%。硼酸盐稀释成盐各工艺条件对成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硼工艺参数为:常温下,稀释比为0.5:1,硼浓度为3%-4%B2O3,硼的析出率可达65.22%,平均干基品位达到32.7%。 成果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