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青海技术市场 发布日期:2022-06-30 浏览量:106
成果简介:项目通过茶卡羊肉营养及加工品质系统的研究,基本掌握了不同部位的营养及加工品质特性,为新产品的开发、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基础。分析研究了茶卡羊肉不同部位pH值、水分、粗脂肪及粗蛋白和氨基酸组成;通过智能分级技术、标准化分割及质量控制技术、保鲜技术的应用,产品货架期有7d延长至15d。申报国家专利1件;发表论文4篇,制定生产操作技术规程3项。研发不同部位的冷鲜肉产品5种,进行规模化生产211.44吨,实现总产值4238.95万元。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成果2:狼毒型退化草地牧草品质提升及营养功能优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成果简介:项目系统研究了狼毒型退化草地恢复治理技术体系,明确了各单项措施及集成优化技术对狼毒型退化草地牧草品质及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了“狼毒防除+封育+施肥”耦合型新技术,建立试验示范区2200亩,推广10余万亩,可食牧草产量提高23%,可食牧草蛋白含量提高19%以上。为狼毒型退化草地牧草品质提升和营养功能优化提供了新方法和示范样板,为毒杂草型退化草地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技术程度高,可操作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成果简介:项目引进“亚特”、“亚特立本”、“亚特一号”、“亚特二号”、“亚特三号”、“亚特四号”、“大毛花”等7个不同品系金银花,对其植株外观性状、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筛选四个金银花优良种质资源申报国家新品种,2个金银花优良种质资源取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采用高垄培土、草帘包裹、搭小拱棚协同保温集成技术,解决了金银花幼龄生长期(3年)越冬难的问题。开展了金银花立体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累计示范种植1023.5亩,累计实现产值306万元,利润84万元。开展了金银花功能茶提香加工工艺关键技术研究和金银花饲料添加剂工程化研究,开发出金银花功能茶产品2个。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项目针对牦牛藏羊肉开展复合保鲜剂等技术进行研究,使分割肉价值提升11.2%,储运损失率降低至2.8%,冷鲜产品货架期由7d延长至17d,为保证牦牛藏羊肉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牦牛藏羊肉分割减损技术应用,累计生产牛羊分割肉624吨,新增产值3575万元,实现净利润326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申请专利3件,发表论文2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5人,科技培训200人次,制定生产操作技术规程2项。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成果5:青海东部农区肉羊高效繁育技术集成与示范
成果简介:项目立足青海东部农区肉羊生产实际,开展了肉羊选种选配、母羊繁殖调控、人工授精、羔羊早期断奶、育肥期营养调控等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构建了适合于东部农区的肉羊频密繁育技术体系,为青海东部农区肉羊的高效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母羊繁殖调控技术研究,母羊同期发情率达91.7%,受胎率达到87.7%,产羔率和繁殖成活率分别达到224.2%和214.6%,提高了种羊的品质和利用率。通过对母羊泌乳规律和羔羊适宜断奶时间的研究,确定羔羊适宜断奶时间为45日龄,为东部农区肥羔均衡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优化筛选了肉羊育肥期日粮配方,羔羊育肥期日粮中添加蛋白酶和酵母粉日增重分别提高26.3%和26.6%,缩短了羔羊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
成果简介:项目立足我省马铃薯资源优势,以问题为牵引,针对马铃薯产业链条中的弱项,比较分析了我省主栽马铃薯品种的营养品质及加工特性,以及不同加工方式处理后的品质和功能特性,并研究了马铃薯渣的高值化利用技术。明确了我省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差异,确定了马铃薯全粉的适宜加工方式,并进行了加工适宜性评价,研发了马铃薯酥饼产品1个,建立了马铃薯酥饼食用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酶解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从马铃薯渣中分离出了果胶,果胶产品的性能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该成果为马铃薯主食类、休闲类系列产品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马铃薯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成果完成单位: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